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工信 > 其他 >

电信运营商缺乏互联网基因成转型软肋

来源:通信信息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时间:2012-06-28 13:53 
核心提示:回望国内运营商的转型,运营商们将圈地与流量经营捆绑的发展思路,从侧面反映运营商更加注重的仍是规模,而不是基于移动互联网探索新的流量经营模式。这是一大硬伤,缺乏互联网运营精神的运营商将面临更大的威胁与挑战。

移动互联网战场没有常胜将军,从管道到终端,从平台到应用,互联网商、终端厂商、电信运营商你方唱罢我方登场。互联网厂商扎堆挥师智能手机市场,终端定制成大势所趋,运营商进一步整合移动互联网应用,低价3G套餐层出不穷,这似乎在暗示着国内移动互联网开始进入爆发增长期。

今年是3G智能手机加速普及的一年,三大运营商5月份的运营数据显示,5月份,国内3G用户净增772万,较4月的724万有所回升。尽管5月份的黄金周效应并未显现,但是772万新增3G用户在所有新增移动用户中的占比达到了70.4%。超过七成新增移动用户来自3G,意味着3G孕育着运营商的未来,而3G的核心在于数据业务,因此,运营商未来的转型发展需要更多的互联网基因。

3G发展要求打破行业藩篱

移动互联网作为移动通信和互联网的融合产物,两大产业的用户资本积累以及技术上的雄厚底蕴,让移动互联网拥有了先天的优势。移动互联网的兴起打破了IT行业各个领域的界限,融合的生态链成为了这个时代的主旋律,而苹果则是这一发展趋势的标杆。互联网商、终端厂商、电信运营商等各方纷纷跨界掘金移动互联网新蓝海市场。

移动互联网的市场表现形式在于海量移动数据业务的应用,目前全球移动设备的互联网连接份额已上升到20%。虽然互联网的流量份额仍有很大一部分产生在台式机和笔记本电脑,但是移动设备正以惊人的速度发展着,越来越多的移动用户开始浏览网页和访问互联网连接的应用程序。

终端厂商把控着移动互联网在终端上的入口,从过去单打独斗到与运营商合作推广定制机,终端厂商进一步延伸自身的销售、服务范畴。诺基亚与微软的合作以及谷歌收购摩托罗拉等事件表明,单纯的终端硬件生产越来越边缘化,终端厂商不得不多方寻求和互联网商、电信运营商的合作,实现软硬结合。

互联网厂商集体发力智能终端市场,小米、盛大、百度、360等这些互联网巨擘甚至不惜赔本赚吆喝,其战略意图直指终端上的移动互联网入口。对于移动互联网入口的争夺,互联网商和电信运营商在同样的定制终端上对各自消费者提供服务,二者形成了竞争关系。为开拓更多的互联网发展空间,电信运营商也开始整合自身的各类移动互联网应用,甚至大举进军电子商务领域。移动互联网主导权的争夺战打破了互联网、终端制造和电信业之间的行业藩篱。

数据业务发展不力成3G硬伤

“大数据”时代渐行渐近,电信运营商管道化的趋势不可逆转,而如何让自身的管道变得更有价值或者说如何搭建智能管道,实现数据流量经营,这是运营商转型发展首要考虑的问题。

从用户发展上看,2G转网3G只是时间问题。三大运营商5月份新增3G用户为772万户,国内3G用户总数达到1.67亿,3G渗透率达到16.1%。在所有新增移动用户中,3G用户的占比达到了七成。

从目前三大运营商的发展现状来看,中国电信3G及数据业务已占总业务的60%。八大应用基地将成为独立公司、创投公司“天翼创新科技有限公司”成立、天翼视讯获投资增资1.02亿元……这些都在印证着中国电信的转型;中国联通方面,2G“随意打”和低价3G套餐卡的市场布局依然在持续发酵,而在这之前中国联通成立了电子商务部,电子渠道成为了联通数据业务交叉营销和体验的场所;中国移动方面,2011年中国移动数据业务收入1393亿占总收入26%,其中短信、彩信、数据流量和应用及信息服务各占约1/3。

尽管国内运营商数据业务的发展已经占到了相当的比例,但是3G业务的优势似乎并未有效发挥。国内3G自2009年初发牌至今,三年多的发展,运营商3G依然没能实现盈利。一方面源于3G发展周期较长,另一方面,运营商对3G的把握,在运营策略、发展理念上依然存在诸多不足。运营商对智能管道,对流量经营的探索,从手机视频到移动阅读,从应用商城到即时通讯,从移动支付到搭建电商平台,这些尝试都只是在互联网巨头背后亦步亦趋。3G的核心在于移动互联网数据业务的流量经营,移动互联网业务左右着运营商3G发展的成败。运营商数据业务如果不能走在互联网商前面,至少也应该和互联网商并驾前行,否则将陷入被动境地。(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新闻关注排行榜

热门推荐 最新推荐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