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工信 > 其他 >

政法教授称设话费有效期涉嫌强制消费 通信人反对

来源:飞象网 作者:吉利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时间:2012-05-07 13:07 
核心提示:对于预付话费设“话费有效期”,中国政法大学反垄断法专家薛克鹏教授表示,这个等于是限制了消费者的整个一种支付模式,带有强制消费意味,“特别是(运营商)要求每个月最低消费多少,都是强制消费的范畴。”

5月7日消息,日前对于运营商取消预付话费有效期限制,但设有每月最低消费的情况,有政法专家称此做法涉嫌强制消费。对此,通信界人士反驳说,因存在运营维护成本,只要合理合法,企业有权自定收费规则。

据悉,继中国移动之后,5月1日,中国联通宣布全面取消有月租或有月最低消费的预付费产品的话费有效期,中国电信也将在6月1日前实施这一政策。至此,国内三大运营商均即将取消预付话费的有效期限制。不过,虽然取消预存话费的有效期,但目前三大运营商几乎所有套餐都设有最低消费门槛。

对于预付话费设“话费有效期”,中国政法大学反垄断法专家薛克鹏教授表示,这个等于是限制了消费者的整个一种支付模式,带有强制消费意味,“特别是(运营商)要求每个月最低消费多少,都是强制消费的范畴。”

对此论调,通信业界多表示,运营商收取一定的维护服务成本并不为过。

据中国移动某省公司人员表示,作为企业,有权自定收费规则,只要合理合法。甚至还有表态“根本不赞同取消有效期”者。

新浪知名博主李志刚则认为,运营商设有标准资费产品,只要没人说套餐是强制,只要有选择,消费者可以自己选择,就不属于强制。

也有网友表示,“固话、有线电视都有月使用费,让电信运营商收取一点成本也有一定道理”,并称“政法大学反垄断专家不是通信专家,或不知道有运营维护成本。”

当然,也有四川一网友提出,虽然承认电信运营商应有收取服务成本的权利,但“月租还是不应该收取。”该网友反问说,“我每打一个电话给了钱,对方给我打电话也收了对方的钱。为什么我还要给月租费呢?另外对于保号停机,已经给了SIM卡的钱,为何还要收取保号停机费?”

对如上疑问,有通信人士给予解释说,目前已经没有单纯的月租,都是改换成最低消费后折算成套餐分钟数;而“保号”保的不是SIM卡,是“号码”。“至于月租,确实消费者诟病甚多,但如果没有最低消费,对运营商来讲确实不太公平。”

据了解,手机话费有效期包含两种:一是充值卡卡面上标注的有效期,一般为两年;另一个是“预存话费有效期”,是指话费存入账户后,用户必须在期限内消费完,否则进入“保留期”,被视为欠费。从5月1日起,中国联通充值卡的有效期被延长为五年。同时,在2012年初至4月底发行的充值卡有效期也将被系统默认为5年。

2011年,国务院相关部门曾发出通知,要求记名预付卡不设有效期,不记名预付卡有效期不得少于3年,超过有效期尚有余额的,应提供激活、换卡等配套服务。2012年初,工信部再次下达《关于进一步加强电信服务用户消费提醒工作的通知》,要求电信企业今年不再设置话费有效期。目前国内三大运营商均已明确取消预付话费的有效期限制。

(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相关新闻>>

      新闻关注排行榜

      热门推荐 最新推荐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