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工信 > 其他 >

智能管道新路径:运营商出击多网协同

来源:通信产业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时间:2012-03-20 13:24 
核心提示:在联通方面,陕西联通网络维护部周双阳表示,WCDMA网络正逐渐成为承载容量和各种数据业务的主要网络,GSM1800网络利用率正慢慢降低,可以进行适当的容量缩减,然后完成逐步替换。

三大运营商都面临多网运营的局面,多网协同是必然的选择。但在具体网络策略上,运营商根据网络特点,打出具有自身特色的协同牌,而新技术也许将帮助运营商处理更复杂的网络情况。

现阶段,一张网络无法承载用户所有的需求,运营商不得不面对“多网并存”的局面。而“多网运营”是把双刃剑:做得好,能够充分发挥每张网络的优势,节省网络投资;做得不好,网络运营维护成本将大大增加,用户体验也将受到影响。

关键在于做好“多网协同”。中国移动已经把“四网协同”上升到战略高度。而究竟什么是“协同”呢?《通信产业报》(网)记者综合多位业内专家观点得出,多网协同主要内涵是根据网络特性,将不同的业务承载到不同的网络中去,从而达到网路资源优化配置,提升用户感知的目的。

这与智能管道的理念不谋而合。未来几年内,多网协同将成为运营商打造智能管道的重要工作之一。

网络定位:3G目标不同

要做到多网协同,首先要明确不同网络的定位。在蜂窝网络方面,联通与电信均将2G网络定位于语音和低速数据,3G网络定位于承载高速数据。

具体来说,在蜂窝网络方面,联通同时运营GSM、WCDMA两种制式的网络,而GSM网络又分为GSM900和GSM1800。目前,GSM900主要为用户提供广度覆盖;GSM1800主要解决重点区域的容量问题并承载低速数据业务;WCDMA网络主要承载高速数据业务。中国电信的1X网络主要服务于语音,EVDO网络用于承载数据。

中国移动的网络情况要更复杂。在蜂窝网络方面,GSM网络主要承载语音,TD网络主要承载语音与低速数据业务,未来要大规模部署的TD-LTE将承担起承载高速数据的任务。与其他两家运营商不同的是,中国移动将3G网络定位于低速数据业务。

网络状况也许决定了3G的定位。WCDMA网络拥有技术和产业链成熟度的先发优势,截至2011年底,基站数已经达到31.2万个,升级HSPA+后网络峰值速率达到21.6Mbps。据悉,中国联通内部将其“3G精品网”的目标定位为“3G覆盖与移动GSM网络水平相当”。

而电信的EV-DO网络拥有800MHz的频谱优势。目前,国内已建的EV-DO Rev.A网络可提供的最高下行速率只有3.1Mbps。在4G到来之前,EV-DO将承担起分流数据的角色。

而TD-SCDMA目前共建成22万基站,按照中国移动的规划,经过四期建设,TD网络的目标是“基本可用”,这也是目前的网络状况。而未来经过五期建设后,TD网络将达到“基本好用”的程度。

WLAN:分流作用有局限

在蜂窝网络之外,三大运营商都将目光瞄准了WLAN。WLAN已经成为运营商着力打造的“另一张网”。然而,在实际运营中,WLAN对于蜂窝网络的分流作用并不明显。

如果说对于联通与电信而言,WLAN还能够在忙时分担一部分热点地区的流量。那么,对于中国移动来说,当务之急是减轻G网的压力,WLAN显然没能起到这一作用。

截至2011年底,中国移动已经建成200万个WLAN热点,但使用率却并不高。浙江移动员工表示:“WLAN仍然是点的覆盖,用户能够恰好在这些点的可能性很小。目前绝大部分WLAN流量,都是极少数几个用户每月30-50GB的用户炮制的,AP的实际使用率很低。”

而根据中国移动的一份调查显示,WLAN在分流方面的捉襟见肘可能来自另一方面:目前,带有Wi-Fi功能的手机的渗透率还不够高,在很多省份都不足3%。

中国移动员工表示,中国移动的很多自有业务无法通过WLAN网络进行访问。WLAN的覆盖方式是点覆盖,而这些业务需要面覆盖才能访问,这也是WLAN当前面临的问题。(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新闻关注排行榜

热门推荐 最新推荐

热门关键字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