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工信 > 其他 >

首款TD-LTE手机亮相大运会 速率是3G的50倍

来源:腾讯科技 作者: 日尧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时间:2011-08-22 16:55 
核心提示:2010年底,根据工信部的安排,上海、杭州、南京、广州、深圳、厦门等六个城市已启动TD-LTE规模技术试验,北京开始建设演示网。目前,六城市核心网和无线网已基本建成,拟建基站规模超过1000个,大部分基站设备已安装并开通,测试工作进展顺利,9月底有望完成

8月22日消息,由中国移动(微博)联合产业研发的4G全球首款TD-LTE/TD-SCDMA/GSM多模双待智能终端测试样机亮相深圳大运会。

据了解,该终端依托中国移动在深圳建设的TD-LTE规模实验网,在深圳大运会现场成功演示语音通话、高速上网、在线视频等业务。该产品最大的亮点在于:持有该终端,用户可以在打电话的同时,实现高速上网、高清视频等数据服务。也就是说:当用户处于TD-LTE/TD-SCDMA/GSM三网覆盖区域时,可以同时使用基于TD-SCDMA(或GSM)的话音业务以及基于TD-LTE的高速数据业务,其下载速率是现有3G网络的50倍。

这是继2010年上海世博会推出全球首枚TD-LTE芯片后,TD-LTE终端产业发展的又一重大里程碑,标志着TD-LTE产业已逐步走向成熟。TD-LTE是我国主导的新一代宽带移动通信技术,它继承和发展了TD-SCDMA的自主创新成果,是TD-SCDMA的后续演进技术。2010年10月,TD-LTE增强型被国际电联确定了4G标准。

2010年底,根据工信部的安排,上海、杭州、南京、广州、深圳、厦门等六个城市已启动TD-LTE规模技术试验,北京开始建设演示网。目前,六城市核心网和无线网已基本建成,拟建基站规模超过1000个,大部分基站设备已安装并开通,测试工作进展顺利,9月底有望完成工业和信息化部确定的第一阶段试验目标。基于TD-LTE的无线上网卡目前已经用于规模试验测试。

此次问世的全球首款TD-LTE/TD-SCDMA/GSM多模双待智能终端测试样机,是在国家重大专项支持下,由中国移动联合终端厂商中兴通讯等研发制造。该终端采用3.5寸电容触摸屏,搭载Android2.3操作系统平台,配备3D加速OpenGL ES 2.0,支持多模高速无线通信,可以实现用户在TD-LTE、TD-SCDMA、GSM三网之间漫游。

有关专家认为,该产品是中国移动携手产业链合作伙伴强强联合、共同推动TD-LTE产业发展的又一重要成果,为我国主导的4G标准快速发展、并走向世界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这一产品的问世是继TD-LTE芯片/数据卡/CPE(用户终端设备)/平板电脑亮相2010上海世博会后TD-LTE终端产业发展的又一重要里程碑,充分展示了TD-LTE在智能终端产业方面的最新成就,标志着TD-LTE智能终端产业化迈向成熟,将进一步加速全球TD-LTE的商用化进程。

(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新闻关注排行榜

    热门推荐 最新推荐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