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工信 > 其他 >

垃圾短信成顽疾,标本兼治需立法推进手机实名制

来源:通信信息报 作者:杨剑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时间:2011-03-16 15:08 
核心提示:又是一年3.15,垃圾短信再次成为国内手机用户投诉的焦点。近年来,垃圾短信、诈骗短信等问题愈演愈烈,始终没有彻底根除。为了彻底根治这一问题,工信部于去年出台了手机实名制。半年时间过去了,手机实名制能否严格执行?对垃圾短信的整治又起到了什么样的

又是一年“3.15”,垃圾短信再次成为国内手机用户投诉的焦点。近年来,垃圾短信、诈骗短信等问题愈演愈烈,始终没有彻底根除。为了彻底根治这一问题,工信部于去年出台了“手机实名制”。半年时间过去了,“手机实名制”能否严格执行?对垃圾短信的整治又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用户信息遭泄归咎于手机实名制

根据工信部的部署,从去年9月1日起开始实行手机实名制,要求购买预付费手机卡的用户,必须向运营商提供真实的身份证件,实名登记;此前的预付费客户则要补充登记有关个人身份信息。但从实际情况来看,近年来,用户信息被泄露的案例时有发生,这让“我能给你实名,你能给我安全吗”成为许多手机用户的真实心声。

据了解,手机实名制实施半年以来,事实上并没有实现当初设想的打击各种垃圾短信、骚扰用户的行为,反而由于用户提供身份证增加了隐私泄露的风险。有用户反映,虽然自己很赞成实名制,但实施之后,饱受骚扰的现象不但没有得到解决,反而甚至会收到骚扰电话。

除此之外,用户在上网、玩游戏、下载软件时,也有可能遭遇病毒、陷阱,导致自己的信息、隐私被泄露出去。前不久,苹果公司否决了一款软件上传至appstore,原因是该款软件涉及到隐私泄露。据报道,这款软件要求使用者输入自己的手机号码,然后会将搜集到的手机号码发送给广告商,广告商则根据定位来发送广告。苹果公司最后禁止了这款软件。

可见,用户信息被泄露的途径是多样化的,但由于运营商中的一些人员,利用技术和权利,泄露用户信息,这样的行为让用户对运营商缺乏信任,也更容易将隐私被泄的原因全部归咎于运营商、归咎于实名制。

手机实名制推行遭遇重重阻力

随着技术的发展,手机将越来越智能化,为人们提供的应用也将越来越多,如手机支付、账户管理等等需要用到实名信息的服务和技术会越来越多,在这种情况下,推行实名制将实现对用户权利、信息的有效保险。

虽然实名制已经推行了半年多的时间,但在现实中,在北京、福州、重庆等城市,街头的报亭、运营商的代办点等地方,都可看到匿名卡仍大行其道;在运营商的营业厅里,仍由相当一部分不会主动要求用户出示身份证。为何中国的手机实名制推行起来如此困难?

其一、市场竞争导致电信运营商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进入全业务发展时代之后,三大运营商的业务、网络趋同,为了扩大市场份额,运营商必须发展大量的社会代办点、代理商等,协助自己拓展业务。正是在大量的代理商良莠不齐,导致这些渠道成为匿名卡的主要销售渠道。同时,推行实名制需要配备相关的设备,许多代理商无法做到。

其二、办理手机实名制业务手续繁琐,除了担心个人信息被泄露外,繁琐的业务手续,使得用户不原意办理实名制业务,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运营商非常严格地推行实名制,相当于无形中为用户增加了办理业务的门槛,有可能导致用户流失。

其三、办理实名制业务和非实名制业务的用户,并没有享受到差异化的服务、增值业务等,既然二者豪无差别,用户自然会选择手续简便的非实名制。

可见,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背景下,要让运营商大力推行手机实名制,还得需要加点“油”。

加强立法将手机实名制落到实处

虽然手机实名制在现实当中遭遇了重重阻力,但要看到,手机实名制乃是大势所趋。目前之所以没有发挥出其功效,关键不在于其本身,而在于推行的力度还不够,相关的配套政策尚需进一步完善。围绕如何让手机实名制落到实处,业界的专家、学者都给出了自己的建议,大家的共识为,手机实名制必须立法。

从国外的经验来看,日本实行手机实名制,先对全民实行个人信息保护的教育,同时推行配套的个人信息法律;德国对手机实名制的审核更为严格,其电信法中表明,申请手机卡的用户,不但要提供住址、出生日期和相关的身份证明,而且有义务配合运营商不定期核查。

从国内的情况来看,一方面,在无法律依据的情况下,运营商强行推进手机实名制登记工作显然不妥,而且,手机实名制涉及多方利益,仅靠运营商一家的力量很难实现,这需要完善相应的立法、监督等措施,将实名制落到实处。另一方面,虽然工信部要求实施实名制,但针对执行的结果没有相应的奖励、惩罚的举措,这就导致面对激烈市场竞争的运营商,只能对实名制保持含糊的态度。

毋庸置疑,手机实名制是一项利国利民的重要举措,对保障手机用户合法权益、推动通信产业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政府、监管部门、运营商等应迅速行动起来,出台相关政策、法规,将手机实名制真正落到实处,发挥其应用的作用。

(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新闻关注排行榜

    热门推荐 最新推荐

    热门关键字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