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工信 > 中国移动 >

中国移动支付市场发展状况及前景分析(2)

来源:未知 作者:丁海润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时间:2012-10-09 18:07 
核心提示:先有鸡,还是先有蛋? 总体而言,移动支付服务的用户还相当少。在美国星巴克移动支付服务是最成功的移动支付服务之一,每周有逾100万客户通过手机支付服务购买咖啡,不足每周逾6000万起交易的2%。 那么,移动支付的

先有鸡,还是先有蛋?

总体而言,移动支付服务的用户还相当少。在美国星巴克移动支付服务是最成功的移动支付服务之一,每周有逾100万客户通过手机支付服务购买咖啡,不足每周逾6000万起交易的2%。

那么,移动支付的普及究竟缺什么呢?

基于智能手机的支付还需要解决其他一些问题,才能打进主流市场。相互比拼的平台很多,谷歌钱包、AT&T、T-Mobile和Verizon支持的Isis、PayPal以及尚在规划中的苹果应用,这肯定会使问题复杂化。
  
在用户有限的情况下,线下商家对升级现有收银系统没有热情。没有收银系统的支持,苹果等手机制造商也不愿承担NFC芯片的成本。与许多新技术一样,由于成本太高,环节过多,移动支付也面临着“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

更有唱衰者认为,目前的移动支付产品几乎全是由无线运营商和第三方支付公司主导的。它们能从交易中获取手续费、资金沉淀和增值服务费。但是对于银行、商户和用户来说,移动支付并没有创造明显的价值。

对于国内的移动支付应用而言,虽然标准正在日趋成熟,产业链也相对完善,但是产业发展仍处在起步阶段,商业模式的探索也只是刚开始。在专家眼里,如果开发移动支付服务的相关厂商能在多个因素中取得平衡,开发消费者认为便利、易用的服务,当然前提是确保系统的安全,移动支付服务具有很大的潜力。

事实上,用户想要使用NFC的功能,就意味着先要换一台手机。移动支付带来的好处,足以令这些用户扔掉旧手机吗?坦白地说,中国的移动支付业务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本身对于用户的吸引力还欠火候。

不过,转机也并非没有——越来越多的手机制造商开始推出支持NFC功能的手机,包括三星、HTC等主流手机制造商都已经开始暗中发力。

移动支付产业要想获得持久发展的动力,离不开千千万万商家的支持。否则,消费者即使手中握着NFC手机,也会因为支持刷手机消费的商家太少而放弃移动支付。要让NFC真正实现移动支付,除了需要电信运营商对用户的手机进行升级,拥有POS机终端的银联系统也需要对商家的刷卡终端进行改造。现在,很多商家都安装了传统的POS刷卡终端,要如此大规模地对终端设备进行升级改造,成本问题也会是一个不小的障碍。

此外,银行和所有涉足金融体系的新软硬件制造商,必须就交易手续费的分配达成协议,他们还必须就如何处理从每次移动支付中收集到的数据达成一致——智能手机可以提供更多的购买习惯和消费偏好数据,信用卡公司、设备制造商和零售商都可以从中受益。

对于作为用户的我们来说,移动钱包还没到随处可见的程度,消费“零现金”更是难得一见。有可能先尝尝鲜,如果好用,自然会越来越习惯于用手机购买,买的东西也越来越多。如此一来,信用卡公司和零售商会牵头统一标准和收银机,能够接受各种形式的支付。

移动支付能否普及,最终取决于用户。不管技术如何发展,用户还是会选择易用、安全和能带来更多价值的支付方式。支付工具从纸币发展到银行卡时,银行卡能给用户带来的价值是非常明显的:比现金更安全,大额交易更方便,取现金的时候更容易。
 

(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新闻关注排行榜

热门推荐 最新推荐

热门关键字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