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工信 > 中国移动 >

中国移动的“大云”战略

来源:移动世界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韩杰 发表时间:2012-09-17 10:05 
核心提示:对于电信企业来说,云计算平台建设需要的不只是云计算设备、技术以及领先的应用,也需要集成商和服务商等帮助企业把云平台搭建起来,把具体的工作落实,为企业在以后“云”的运维上提供支持。

目前,云计算作为IT和电信界的热门话题倍受关注。2008年,云计算成为最吸引眼球的技术,2009年,被认为是云计算应用元年。随着云计算概念被Google、Amazon、IBM等公司高调推出,各主要的IT巨头纷纷提出了自己的云计算计划。现在,云计算的火爆也在向电信领域蔓延。国际上,全球电信运营商,如AT&T、Telstra、英国电信、Vodafone等,正在积极寻找云计算带给电信业的机会,部分运营商甚至已经宣布为客户提供基于云计算的服务。在中国,“云计算”话题也早已摆在电信运营商的“桌面”上。

2009年中,中国移动正式对外公布其正在研发和试验的平台“BigCloud——大云”,并于9月1日正式发布了“大云0.5”版本。在发布会上,中国移动研究院院长黄晓庆表示:“这是一个里程碑,预示着中国移动的研发团队已经从了解云计算、研究云计算转型为基于云计算的架构和应用的技术实现及技术试验。”他还宣称,在中国移动未来的业务发展过程中,云计算和无线网同等重要。

云计算对电信运营商未来发展的意义

随着数码技术、产品的广泛应用和全球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以及全球移动宽带的不断提升,全球产生的信息量像洪水一样急剧扩大,使得如何低成本、高效率地处理和保存这些信息,并方便检索和使用成为难题。云计算正是为了解决这些难题而诞生。

关于云计算,各方众说纷纭。简单地说,云计算就是利用虚拟化、分布式、并行处理、集群管理、Web 2.0等软件技术等共同构筑的功能强大的分布式计算机集群系统和业务开发及运行平台。事实上,云计算已经不是一个新的理念,但是其在电信行业内的发展是在最近两年才得到了重视。对于电信运营商而言,云计算是电信运营商走向下一阶段成长的重要支撑。

长期以来,电信运营商一直想实现转型:从单纯地提供通信服务,到现在希望把应用、软件、IT作为一种服务,以使自身有更大的发展空间。事实上,电信运营商以前的数据中心就是作为一种服务来提供,数据和带宽都是IT服务的一个组件。然而,传统的数据中心业务只是将自己的服务器租赁给用户,但当用户端的负荷量短时间内陡增时,传统模式就不能快速部署新服务器或调配其它有效资源。相比较而言,云计算将软件和硬件结合起来,可以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电信运营商也有机会把整个IT平台搬来,为各式的接入用户提供更多的服务,这使运营商有了更大的机会。

并且,对于运营商来说,可利用云计算庞大的信息处理能力,提供商业智能分析、用户行为分析等服务,创造后向价值链。与此同时,由于整个社会向数字经济的转型,通信网络将变得比以往更加重要,其使用的广度和深度也将比现在更加广泛,从而带来运营商整体收入和利润的增长。所以,云计算的崛起会对电信行业未来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云计算:中国移动转型的战略利器

正是鉴于云计算对运营商的重要意义,目前,中国移动正在积极推进云计算应用的发展。对中国移动来说,本身在经营分析、网管以及资料备份等方面就具有巨大的云计算需求,而通过云计算对小型机、磁盘阵列的部分替代可以明显降低运营成本。同时,中国移动自身拥有坚实的软硬件基础设施,这一基础设施既是普通消费者的通信基础,又是OTT(over-the-top)及其他组织的接入基础,在推进云计算发展的进程中,中国移动作为拥有巨大基础设施和用户资源的电信运营商,既是云计算服务的需求者,又是云计算服务的提供者。利用云计算,中国移动可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实现成功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应该说,未来互联网的竞争实际上是以平台为核心的竞争,电信运营商必须打造开放平台以应对竞争。在云计算领域也同样如此。目前,中国移动发布的“大云”云计算平台,正是基于一些重要的开源软件开发的以移动互联网为核心的平台,整合了包含网络资源、用户资源、业务能力资源等各种资源,为移动互联网提供强大的个性化信息服务。对于中国移动来说,依托云计算,中国移动可以解决两类问题:

首先,对内,构建运营商企业内部云。作为一个巨大的信息制造者和信息处理者,在中国移动IT支撑网所拥有的世界上最大数据仓库里,要提升中国移动IT支撑网的价值,需要海量的数据存储和处理关键平台。而中国移动提出要从通信专家向信息专家转变,要从提供消费者级服务逐渐向提供产业级服务转变。所以,中国移动要为全社会提供运算平台,为互联网企业、政府和各种需要大容量运算的企业提供服务,这就要求中国移动利用云计算,进行IT资源整合和虚拟化,建立统一的业务系统IT支撑平台,逐步构建运营商企业内部云,提升资源利用率,低成本快速提供新业务,更好地应对互联网企业的竞争。

其次,对外,构建公共服务云。即通过云计算构建未来信息化和数字化社会的基础网络平台,面向客户提供便捷、立体全面的公用IT服务,并不断改造和革新云服务平台,更大程度的满足个人和社会信息服务的需求。这种服务无论是面向最终个人消费者、企业还是面向其他组织,电信基础设施实际上能够提供更多的超越传统电信业务的服务。就如中国移动研究院黄晓庆院长指出的,“云计算成为一种公共服务,运营商因此获得了一个非常独特的商业机会和机制——在中国移动提出的从通信专家向信息专家转变的过程中,我们要从提供消费级服务逐渐过渡到提供产业级服务”。而中国移动应用数据中心也应该为全社会提供运算平台,“为互联网企业、为政府、为各种需要大容量运算的企业提供服务”。

中国移动通过实施云计算战略,最终可形成电信“云”,它既是普通大众享受服务之“云”,又是OTT享受服务之“云”。借助双重“云”,电信运营商将从个人和OTT及企业处同时获得收益。

推动云计算发展关键在于运营商环节

目前,云计算从最初的概念向提供实际的应用服务,也正在改变着全球移动互联网的形态,为各行各业提供新的发展机遇。对于电信企业来说,云计算平台建设需要的不只是云计算设备、技术以及领先的应用,也需要集成商和服务商等帮助企业把云平台搭建起来,把具体的工作落实,为企业在以后“云”的运维上提供支持。

未来,云计算所构建的服务将是一块很大的蛋糕。除了传统的数据中心,硬件提供商、电信运营商、增值服务提供商等都有可能整合自身资源涉足这个行业。未来云计算带来的机遇将使中国各行各业的企业更有效地实现信息化。不管是存储、运算还是软件服务,都可以大大降低企业信息化的门槛。可以预见,云计算一旦普及,很多中小企业将不再兴建自己的数据中心,数据中心的产业链在未来会被重新进行定位,其带来的结果就是客户可以更充分的完成对存储资源的共享与使用,从而达到各自经济效益的最大化。(责任编辑:韩杰)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新闻关注排行榜

热门推荐 最新推荐

热门关键字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