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工信 > 中国移动 >

中移动首款TD支付手机曝光 第三季度末将上市

来源:腾讯科技 作者: 郭晓峰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时间:2012-07-12 20:06 
核心提示:中国移动研发的该款手机能够支持多应用开放平台的安全管理体系,可预置电子钱包客户端及应用,并在国内首次实现了通过多应用开放平台进行空中下载、安装、删除等业务。

7月11日消息,来自中国移动(微博)的最新消息,首款具备NFC(近距离非接触通信技术)支持的TD-SCDMA手机已研制成功,并在上月中国移动与浦发银行手机支付系列产品联合发布会中成功展示。该款TD-SCDMA NFC手机由中移动向酷派定制,型号为8870。支持NFC卡模拟、读写器及点对点三大功能,满足金融级安全要求,可在手机支付业务中使用。

产品第三季度末上市

据了解,NFC是一种基于13.56MHz标准的近距离非接触通信技术,目前我们日常使用的公交卡、门禁卡、会员卡以及部分支持非接触功能的银行卡都采用了这个技术。

中国移动研发的该款手机能够支持多应用开放平台的安全管理体系,可预置电子钱包客户端及应用,并在国内首次实现了通过多应用开放平台进行空中下载、安装、删除等业务。通过空中发卡,用户可方便地使用中国移动浦发联名卡等业务,大大降低了业务门槛。

专家介绍,将NFC技术集成到手机中以后,其加载的卡模拟功能能使手机摇身一变成公交卡、门禁卡、会员卡、银行卡,取代用户钱包中的传统卡片来乘坐公交、地铁、出租车;在商场、便利店购物时实现支付、打折、积分等功能。

读写器功能则能使手机变身POS机,读取公交卡中的余额、对卡片进行充值、利用手机获取卡里的信息。此外,通过点对点模式手机之间可以利用NFC进行通信,两个手机之间只要简单碰一下就可以实现名片交换、WIFI连接、蓝牙配对、共享图片、数据传输等实际的功能。

在近期的“智慧山东”项目建设中,中国移动还计划与相关方面合作共同为手机用户提供NFC手机支付停车费业务。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院研究员侯自强 (微博)近日也表示,NFC将成为未来智能手机标配,第三方应用开放的产业链已开始形成。

据了解,黑莓、索尼、诺基亚、华为、中兴等传统手机厂商均计划在新款手机上采用NFC技术,Windows Phone 7智能手机、苹果iPhone下一代产品将有望加入NFC功能,未来所有Android手机也将内置NFC芯片。

酷派相关人士向腾讯科技介绍到,该机搭载安卓2.3操作系统,采用ARM Cortex A8 1.0GHz处理器。搭配酷派首创多模无缝衔接双卡双待技术及独有全新开发私密保护系统。配备4.3寸显示屏,支持720P高清视频播放。该产品预计第三季度末上市。

手机支付标准有望统一

在移动近场支付领域,中国移动主导的2.45GHz标准与中国银联力推的13.56MHz标准各有拥趸:2.45GHz标准是中国的自主创新技术,更易捆绑用户、增强用户黏性,但需大量改造POS机具;13.56MHz标准是国际通用标准,适用POS机具范围广,但改造NFC手机成本较高。

而近期,中国移动与银联达成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在近场支付、NFC手机支付等方面合作,在全国50个城市建设移动支付示范商圈。与浦发银行推出的战略成果产品,是中国移动浦发银行联名卡及演进产品(NFC技术的手机),支持手机汇款,全网客户话费代缴和生活缴费。

此前,移动支付标准的制定工作已经持续了三年多,主要是银联和中国移动两大阵营在比赛。中移动此次联合浦发银行和银联推出的移动支付产品均采用NFC标准,中国移动董事长奚国华表示,中国移动和银联的标准已经统一,平台也搭建起来了,下一步要尽快把NFC的功能内置到手机中去。

业内普遍认为,两种支付标准有望达成统一,移动支付将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易观国际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移动支付用户数达1.87亿,交易额达742亿元,同比增长67.8%。预计该市场在未来3年将保持快速发展,2014年交易规模将达3850亿元,用户规模达3.87亿。

(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新闻关注排行榜

    热门推荐 最新推荐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