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工信 > 中国移动 >

TD-LTE:中国很可能再次错失良机

来源:我爱研发网  作者:贾子昂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时间:2012-03-09 19:46 
核心提示:中国移动的官方资料显示,TD-LTE的技术和产业已“基本成熟”,未来最重要的是要打造全球市场规模。由中国移动发起的TD-LTE全球发展通信倡议组织(GTI)提出,计划到2014年全球TD-LTE基站达50万个,终端超过100款,覆盖超过20亿人。

在巴塞罗那举行的MWC 2012上,中国移动总裁李跃表示,中国移动将在2012年全面扩大TD-LTE规模试验和部署,增加到9个试验城市,建设超过2万个基站。即便如此,TD-LTE需要整个产业链的共同推进。但目前整个产业基本处于缓慢发展乃至停滞的状态,中国TD-LTE的发展很有可能再次错失良机。

借助TD-LTE抢占先机

截至2011年12月底,中国移动TD用户总数为5121万户,稳居国内三大3G标准第一位。但是中国移动很清楚,TD网络在多方面均落后于中国联通及中国电信的3G网络,所以在短期内大量部署并商业化TD-LTE才是保持优势的根本,否则将丧失掉大量用户,这也是中国移动不遗余力推动TD-LTE试商用的根本原因。

TD-LTE发展面临不小的挑战

中国移动的官方资料显示,TD-LTE的技术和产业已“基本成熟”,未来最重要的是要打造全球市场规模。由中国移动发起的TD-LTE全球发展通信倡议组织(GTI)提出,计划到2014年全球TD-LTE基站达50万个,终端超过100款,覆盖超过20亿人。

但中国的TD-LTE发展面临以下挑战:

第一,TD网络覆盖还不尽完善,平滑升级问题不小。虽然由TD平滑升级到TD-LTE成本很低,但关键是当前中国移动的TD网络覆盖不完善,中小城市及乡镇覆盖率亟待加强,中国移动最近也很少公布TD网络覆盖情况,这直接影响了TD-LTE网络的升级与部署。

第二,TD-LTE产业链不成熟,难发挥规模效应。中兴通讯副总裁张建国表示:“在2G时代,为什么技术很好的CDMA网络发展远不如GSM网络?主要是因为CDMA的产业链不及后者。TD-LTE发展的最大问题在于产业链的成熟度不够。”而FDD-LTE的最大优势正是产业链的成熟和规模效应。

第三,厂家多观望,真正意义的TD-LTE手机也没有诞生,导致TD-LTE发展停滞不前。TD-LTE第一阶段的测试结果至今未公布,电信运营商也没有采购通信设备及LTE手机的动向。另外,TD-LTE商用频谱信号还没有划定,更没有4G牌照的发放迹象,这导致通信设备厂商及手机厂商不敢大幅投入,全部采取观望态度。这也影响着海外运营商的态度和决策,让TD-LTE发展几近停滞。

第四,截至目前,全球仅有5家运营商(日本软银、沙特STC和Mobily、欧洲Hi3G、南美Direct TV)正式推出了TD-LTE商用服务,但效果还不得而知。

这些因素决定了TD-LTE的商用进程及规模发展速度不会很快,预计到2015年才有可能正式商用。但是,FDD-LTE已经在欧洲、日本和北美等地区正式商用两年,并拥有超过1100万的用户。这已经领先TD-LTE试商用2年多时间,未来1~2年,全球将进入规模发展阶段,而TD-LTE恐再次陷入发展的僵局。

缺乏有效的运营模式,降价或许是3G/4G的推动力

纵观中国3G的发展,三大运营商都把争夺用户放在了第一要务,这本无可厚非,但是要考虑到如何才能留住用户。在用户第一的主导思想下,运营商不惜一切代价发展用户,甚至不断出现为争夺用户大打出手的现象。

而在3G网络的运营模式或者盈利模式来看,国内三大电信运营商一切以流量为根本,以流量费为主要收入(1GB的流量费用约70元),缺乏有效的运营模式。给用户的感觉只有资费的飙升,并没有得到更好的应用体验。3G在手机应用层面根本没有铺开,未来的4G同样也会面临这个问题。而未来随着Wi-Fi网络及平板电脑的快速发展,靠流量谋利的中国电信运营商将遭受重创。

TD-LTE和FDD-LTE融合发展将是大势所趋

随着TD-LTE转入实质规模发展,TD-LTE和FDD-LTE的融合也将进入新阶段。全球无线通讯频谱资源有限,这给非对称频段的TD-LTE发展带来很大生存空间。而TD-LTE和FDD-LTE的融合有助于形成规模效应,进一步降低成本。

目前,爱立信和中兴已经提供了融合的基站平台技术。高通在MWC2012上展出的MSM8960和海思的Balong710两款多模终端芯片也都支持TD-LTE、FDD-LTE、3G和2G标准,被很多运营商看好。

中国移动已在香港获得2.6GHz FDD频率和30MHz 2.3G TDD频率牌照。李跃称,2012年内将在香港正式开始LTE-TDD/FDD商业服务。融合了TDD与FDD的多模终端也是中移动2012年扩大规模试验的重点。

(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新闻关注排行榜

    热门推荐 最新推荐

    热门关键字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