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移动互联网的光荣与失落(2)
中国移动于2009年8月正式发布了MM商店,经过一年多的发展,其已经聚集了一批用户及开发者资源。来自中移动内部的数据显示:截止到今年5月,MM商店注册用户数达7696万,月下载量最高接近1亿次,上架应用数量已经超过6.96万个。
据相关人士透露,“未来MM还会实现向异网用户开放。”这意味着,将来中联通、中电信甚至普通用户也可以登陆中移动的MM下载应用,相关信息显然,中移动甚至能够开放支付环节以方便用户使用。
与MM相呼应的则是互联网基地运营的另一个平台是已经更名为移动微博的139说客。尽管声势无法企及新浪或者腾讯微博,但是在中国移动看来,基于通讯录的真实用户关系将是139说客的最大优势,一位139说客的用户向《通信产业报》(网)记者证实了这一观点。在杭国强看来,社交关系将是未来移动互联网的基础,从这层次而言,微博或者SNS显然是互联网基地无法放弃的阵地。
杭国强就此认为,在业务层面,移动不用面面俱到什么都跟进,而是应当采用平台化运营的策略,让应用厂商变成合作伙伴。
从某种程度而言,无论是测试工作间的漂亮人偶还是相关开放政策,互联网基地所体现的都是一个与以往不一样的中国移动。
螃蟹依然不易吃
“从收入规模来看,电信行业近7年的年均增速不到10%,已低于GDP增速,而互联网增速均保持在30%以上,预计互联网行业在未来六七年将超过电信业。”杭国强认为,为了避免沦为管道,拥抱互联网是电信运营商的必然选择。但是,对于习惯于电信封闭体制的运营商而言,拥抱互联网并不容易。
对于MM发展中遇到的困难,杭国强认为终端平台适配、版权保护环境及客户付费下载应用意愿等都是目前面临的挑战。
“MM一款跨平台终端应用测试工作量是苹果40倍,目前要确保应用测试,为开发者服务,同时重点集中智能、大屏机,集中一两个分辨率的终端,降低适配难度。”他表示。
而在另一层面,Android固有的免费属性同样成为互联网基地在未来赢利的最大挑战,更将威胁MM开发者的热情。正因为如此,一方面MM收购精品的前期投入不可避免,渠道的开展也是迫在眉睫。
截至目前,中移动旗下已经公布的就有互联网、音乐、游戏、阅读、视频等八大基地,但是仅就目前的效果而言,尽管在运营商的横向对比而言,中国移动已经走在前面,但是相比于互联网领域的竞争对手,中国移动依然难以在领域实现领先。据记者了解,如何整合这些分散在各地的资源,把各项业务统一融合是移动内部此轮数据业务调整的方向之一,也是互联网基地的最重要任务。此前,已经有消息显示,飞信也将归属互联网基地管辖。杭国强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互联网基地的一项使命就是,在总部的指导下,推动这样的融合。”
杭国强介绍,近一年来,中国移动的相关业务的打通已经初见眉目,邮箱、139说客以及飞信已经可以相互访问。
“目前,大的互联网业务之间实现了双向融合,包括飞信和邮箱、飞信和社区、邮箱和社区,登录一个业务之后就可以使用其他业务,不过部分业务之间存在一定重叠,目前总部正在进行规划。”杭国强介绍。“互联网基地拟通过三年时间,打造成为中国移动新的收入增长点,在2012年实现初步创造经济效益。”
(责任编辑:admin)-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