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工信 > IPTV >

互联网地址耗尽中国须加速推广IPV9(2)

来源:新民网 作者:刘皋相;张庆松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时间:2011-03-04 09:59 
核心提示:著名密码学专家南相浩教授在最近的一次访谈中指出IPV9是真实的。他说,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也的确解决了,做出了功能样机,证明了未来网络的可行性。南教授还同十进制工作组一起合作,发表了一篇基于标识认证和可信

著名密码学专家南相浩教授在最近的一次访谈中指出IPV9是真实的。他说,“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也的确解决了,做出了功能样机,证明了未来网络的可行性。”南教授还同十进制工作组一起合作,发表了一篇基于标识认证和可信路由的新一代网络安全机制的技术报告,提交给了ISO/IEC JTC1 SC6未来互联网项目,得到好评。[iv]

这些例子说明,IPV4地址短缺问题,再度激发了IPV6和十进制网络IPV9之争。在中国互联网体系研究中,IPV6和IPV9分别代表了渐进和积极变革这两种技术路线。这两条路线之争将决定中国互联网未来发展的方向。这个矛盾已经延续了好多年了,现在再度浮出水面,一方面说明,尽管IPV6得到了政府多年的支持,但并没有获得IT技术人员的真心拥戴,[v]质疑和反对的声音越来越强。

另一方面,尽管IPV9多年来一直处于被围剿的境地,受到“愚人节玩笑”的诬蔑和困扰,却显示出了极强的生命力,还有许多人为其仗义执言。2009年,教育部、清华大学等单位的多位老前辈、资深教授,以IPV9为实例,呼吁重视新一代互联网研发。其技术实力实在是不容低估。

从更广阔的角度看,2011年业界出现“使用IPV9”的呼声不仅仅是受到“地址短缺”的刺激,而是一种必然的现象。这是因为,2011年中国将开始实施“十二五”规划,而IT信息产业被确认为需要重点扶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2011年将决定中国未来五年互联网技术的主要发展走向。与此同时,国际上以全新框架设计为宗旨的新一代未来网络(包括未来互联网)研究正在相继进入体系结构设计的第二阶段。未来五年内新一代(第三代)互联网体系结构框架方案必然会出现。而中国如果按照“业界主流观点”,将十二五重点放在IPV6下一代互联网的部署应用上,那就意味着走的是与国际主流相背离的技术路线,将导致新一代互联网核心技术研发严重落后,甚至出现十年后中国需要再度引进西方新一代互联网技术的困窘局面。掌握国际研发热点的新一代互联网技术标准的主导权、主动权和自主权,才是更迫在眉睫,更具有战略意义的问题。

围绕地址短缺所引起的思考应该着重四个问题,第一,为什么不能依赖IPV6解决中国的互联网地址短缺问题?第二,除了IPV6之外,中国还有什么技术可以考虑?特别是,中国的IPV9为什么比IPV6更值得重视;第三,IPV9是否有能力解决短期的地址短缺问题和有潜力来承担支持中国互联网长远发展的重任?第四,中国如何解决目前地址短缺和长远国家战略利益之间的矛盾?

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首先要进行历史回顾。通过回溯IPV6和IPV9的发展历史,特别是这两条技术路线的纷争史,我们就可以清楚地看出这两种技术的优劣之处。

三、短视和盲动:IPV6的历史局限性

2011年在中国所发生的IPV6和IPV9之争,实际上是二十年前这两条技术路线之争的延续,只是论争地点从美国移到了中国。而这个争论之所以延续二十年,主因是IPV6研发者犯了短视和盲动的错误,轻率地做出了IPV6的决定。结果,二十年后,不但IPV6的价值受到质疑,更形成IPV6-IPV9主客易位的趋势。

早在八十年代,美国互联网开发者就已经明白,由于第一代IPV4地址长度(32位)的限制,使得其能够分配使用的地址资源空间只有40多亿。IP地址耗尽就成了互联网发展的一个重大隐患。在1991年前后,美国互联网研发机构IAB和IETF等经过计算,得出了IP地址在21世纪初将完全耗尽的结论。从1991年开始,IAB和IETF就开始实际推动第二代互联网地址协议的寻找工作。

在经过约两年多的研究和几种方案的评估后,IETF于1994年底确认了IPV6为下一代互联网(IPng)的胜选方案。1995年后就开始了约十年的协议制订工作,到2003年左右标准化阶段完成。目前,IPV4地址耗尽,IPV6也具备了商用条件。似乎IETF的第二代互联网研制是及时的。(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相关新闻>>

    热门关键字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