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终端 > 消费类电子产品 >

为什么总是日系手机说再见 中国厂商能否避免溃败

来源:网易科技 作者:陈敏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时间:2013-08-09 11:17 
核心提示:除此之外,中国的手机厂商们都有一个共同的难题没能解决——品牌。与智能手机时代的日系厂商一样,目前还没有哪个中国手机厂商能与苹果、三星齐名。虽然中国手机厂商的销量正在快步增长,但其品牌影响力和美誉度甚至还抵不过正在老去的诺基亚。

又有日系手机跟大伙儿说再见了。

日本松下集团近日宣布,该公司将停止向日本最大的电信运营商NTT DoCoMo供应新的智能手机。这一决定意味着,松下将退出智能手机市场的竞争舞台,因为近几年来松下只通过这家运营商销售其手机产品。

在此之前,日本另一家电子设备生产商NEC集团也宣布,将放弃智能手机业务。NEC曾在三年前将旗下手机业务与卡西欧和日立公司进行了合并,成立了NEC卡西欧移动通讯,但遗憾的是,这项合并没能给NEC的手机业务带来多少帮助。

实际上,不仅仅是这些已经宣布放弃智能手机市场竞争的厂商,从销售量、市场份额、品牌美誉度等方面综合来看,包括夏普、京瓷等在内的多家日本电子设备生产商的手机业务都已经名存实亡了,情况稍好一些的只有索尼移动。

为什么失守手机市场的总是日系厂商?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日系手机的衰落?这样的败退会不会出现在中国厂商身上?

日系厂商失守手机市场

大约十年前,日系手机曾因一些独特而先进的功能闻名于世。然而,在如今的智能手机市场,日本手机的优势已经不复存在,甚至一个个败下阵来,与韩系手机、中国手机相比,简直是冰火两重天。

总体来看,步步败退的日系手机都有一些共同的诱因。

其一,外来产品攻陷日本市场。在功能手机一片大好风光的时候,日本手机在当地市场几乎是巨无霸,让诺基亚、摩托罗拉等其他国家的手机厂商无法插足。但好景不长,在智能手机崛起之后,包括苹果iPhone、三星系列智能手机在内的外来产品逐渐攻占了日本市场,并在当地赢得了超高人气,而日本手机逐渐在竞争中败下阵来。

其二,守着本土市场,没能真正走出国门。盛衰的界限还是在智能手机崛起前后:在功能机时代,本土市场就足够养活那些日本手机,松下、东芝、三菱、NEC、京瓷都曾经风光无限;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全球手机市场容量出现了几倍的增长,而日系手机还在容量有限的本土市场夺食,就这样逐渐被甩在了全球竞争的队尾。

其三,与当地运营商的特殊关系,束缚了手机生产的创新步伐。日本的手机厂商和运营商之间有着一种非常独特的关系:运营商可以非常深入地参与手机制造。这种“深入参与”的模式利弊参半,一方面,运营商可以控制整个手机产业链,主导手机厂商的定制研发;但另一方面,运营商对手机研发和生产的强力管控,导致手机厂商逐渐退居为代工者的角色。

其四,错失中国市场良机。无论是过去研发及销售实力强大的诺基亚、摩托罗拉,还是现如今争霸智能手机市场的三星、苹果,没有哪家手机厂商不重视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手机市场。但日系手机不同,自2006年前后因“水土不服”集体溃败、先后退出中国市场之后,日系手机就没能再真正卷土重来。(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