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终端 > 其他 >

4G服务调查:近6成用户流量超支 中移动资费最贵

来源:消费者报道 作者:左永君 责任编辑:韩杰 发表时间:2014-12-29 15:09 
核心提示:除了流量消耗日益增大之外,较高的资费也使得用户在流量的使用上小心翼翼。艾媒咨询的上述报告显示,今年中国有41.5%的手机用户对手机流量的使用表示不满,主要原因之一便是手机流量的资费问题。

12月18—20日,中国移动召开2014年全球合作伙伴大会。会上,“三新”(新通话、新消息、新联系)手机正式发布,传统的语音通话、短信等业务将都可以通过流量来实现。

如此一来,或许将会让一众手机网民更加没有安全感——对于智能手机用户而言,如今让他们感到没有安全感的,除了没有信号、没有电量之外,没有流量也当仁不让地成为了原因之一。

《消费者报道》调查发现,4G流量不够用,收费高并不是唯一原因。

需求大:近6成用户每月流量超支

每每到了月底,白领蔡科便期盼着月结日早点到来,在那天会有新的充足的流量让他满血复活。每个月400MB的流量,依然让他觉得“远远不够”。

据艾媒咨询《2014年中国手机网民流量使用情况报告》称,2014年中国有59.1%的手机网民每月实际使用流量会超出月租流量套餐,其中25.8%的网民会超出流量套餐较多。

亚信科技(中国)有限公司的高级技术专家应江勇向《消费者报道》记者表示,尽管他每月的手机流量高达4GB,但到了月底仍旧“不敢敞开了用”。他解释,一方面现在的新闻等包含的图片比较多,较易消耗流量;另一方面,现在智能手机的屏幕大小适合看图文和视频;第三个原因是,4G网速快,也导致流量消耗较大。

艾媒咨询的上述报告指出,随着4G用户的增多,301~500MB将成为中国手机网民每月流量套餐额度的主流。

除了正常的使用之外,手机偷跑流量等非正常消耗也是用户流量不够用的原因之一。应江勇认为,流量偷跑是因为很多软件都会在后台读取信息。中国联通一位从事终端研究的工程师对此表示认同,他进一步表示,手机系统本身也会在后台自动运行,比如定期检查是否需要更新。

资费高:中移动内地流量资费是香港6倍

除了流量消耗日益增大之外,较高的资费也使得用户在流量的使用上小心翼翼。艾媒咨询的上述报告显示,今年中国有41.5%的手机用户对手机流量的使用表示不满,主要原因之一便是手机流量的资费问题。

以包含1GB流量的套餐为例,下图显示了境内外6家运营商的套餐价格及超出套餐后的流量价格。可以看出,境内三大基础运营商中,中国移动的4G套餐资费要比另外2家略贵;同时,这三家的4G套餐比虚拟运营商(如迪信通)的略为便宜,但是比之境外运营商却偏高,其中在套餐外流量价格方面,中国移动约为中国移动香港的6倍。

中国移动香港方面表示定价由集团总部规定,为此本刊记者致电中国移动集团新闻发言人,不过截至发稿时本刊尚未收到对方回复。

独立电信分析师付亮认为,国内4G套餐外流量资费高是正常的,因为“大量用户及流量还都在2G和3G网上”。业内普遍认为,4G流量的成本是3G的1/4~1/3;等到“4G用户多了,流量资费自然就降下来了”,付亮说。

流量不够用,4G起步晚是关键

如果现在4G流量资费下降,从而让用户得以“敞开了用”,那么国内运营商又是否能够这样做,比如像日本软银那样实现4G包月呢?

付亮向本刊记者表示,目前还无法实现这一点,因为“用户使用的流量增加,运营商的成本也会相应增加”;而且其频段资源也有限,否则会影响其他用户的体验。“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我们通信技术的发展比那些领先的国家晚了很多。”他说。

今年11月初,工信部发布的第三季度电信服务质量通告显示,中国月均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为186MB,而日本早在去年年底就已达到了1.87GB(据思科数据)。野村综研(上海)咨询有限公司通信战略部副总监陶旭骏认为,这是由于中国3G、4G起步晚,渗透率太低。他向本刊介绍说,如今日本的3G渗透率是100%,4G渗透率超过50%;而中国的3G渗透率还不到50%,牌照发放比日本晚3年的4G其渗透率更是不足1%。

“我们的技术并不比其他人差。”陶旭骏说。自去年12月4G牌照发放以来,到今年10月底中国移动的4G用户数已突破5000万,而日本最大的运营商也是在日本最早推出4G服务的NTT DoCoMo,在最初一年内发展的用户数才仅仅突破100万大关。上个月,工信部通信发展司司长闻库曾表示,到2018年中国4G的渗透率将达到25%~30%。

“别的国家4G上能做的,三四年之后我们都会看到的。”付亮如此展望道。

(责任编辑:韩杰)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今日头条

    更多>>

    热门关键字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