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终端 > 其他 >

数字出版去年总产出超千亿 手机出版最给力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王 顺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时间:2011-05-28 11:29 
核心提示:目前数字出版产品形态主要包括电子图书、数字报纸、数字期刊、网络原创文学、网络教育出版物、网络地图、数字音乐、网络动漫、网络游戏、数据库出版物、手机出版等。 报告显示,从2000年数字出版总产出15.9亿元到2010年突破1000亿元,中国用10年的时间实现了

目前数字出版产品形态主要包括电子图书、数字报纸、数字期刊、网络原创文学、网络教育出版物、网络地图、数字音乐、网络动漫、网络游戏、数据库出版物、手机出版等。

报告显示,从2000年数字出版总产出15.9亿元到2010年突破1000亿元,中国用10年的时间实现了“收入增长45倍”,2009年首次超过传统出版业的收入,实现了数字出版业的跨越式发展。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教授王灿发表示,在过去的10年里,中国的数字出版呈现出欣欣向荣、动力十足的发展态势。无论是国家有关统计部门得出的具体数字,还是普通民众对数字出版产品的认同和热衷都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中国数字出版近些年来取得的辉煌成就。

手机出版最给力

报告指出,2010年中国网络游戏收入达336.2亿元,网络广告达276.7亿元,手机出版(包括手机音乐、手机游戏、手机动漫、手机阅读)则达到414亿元。网络游戏、网络广告和手机出版无疑成为数字出版产业名副其实的三巨头。

“当前中国数字出版业整体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特点”,一直致力于将“中文在线”打造成全球中文数字出版领跑者的童之磊认为,“‘百花齐放’并不单单指数字出版媒体的多元化,更应将内容、技术和媒体表现形式的多样性涵盖在内。而在这百花丛中,手机出版就是让人眼前一亮的那朵”。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底,中国手机阅读用户的比例占到总体手机网民的83.4%。

距出版强国仍有差距

2010年初,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在全国新闻出版工作会议上提出今后10年新闻出版领域的主攻方向和新闻出版业的发展目标是向世界新闻出版强国迈进。

童之磊认为,中国当前只能称为出版大国却远远不能称为出版强国,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缺乏一流的出版企业。而所谓一流出版企业就是要在经济规模和影响力方面都具备一流的水准。

王灿发表示,虽然中国的数字出版起步较晚,但发展潜力很大并且具备了迈向出版强国有利条件,例如技术开发快、国家政策的扶持、较为完善的市场运行机制、数字用户基数大等。

“数字出版作为一种颇具发展潜力的出版形式,其重大意义不仅体现在经济收入上,作为低碳出版的重要形式,它所产生的环保、节能效应也是不容忽视的。”作为大力倡导数字出版的学者,王灿发认为数字出版将有力推动中国迈向世界出版强国。

(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相关新闻>>

      今日头条

      更多>>

      热门关键字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