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终端 > 3D电视 >

3D市场迅速放大买3D电视先选技术方案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张军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时间:2011-02-25 09:23 
核心提示:“中国的3D电视产业发展很快,备受业内外人士关注,3D无疑是未来电视的发展方向。”中国电子商会副秘书长陆刃波(微博)认为,3D功能会成为未来彩电的标配。

当你在家看电视的时候,或许会突然发现:“亚洲飞人”刘翔脱离了赛道,像一阵风一样“飞”到了你的身边;少林寺的武僧不在千年古刹里面练武,而是在你家的客厅里;体型庞大的猛犸象从远古复活,一步步地向你迎面走来……这就是3D电视带给人们的身临其境的感受。

“中国的3D电视产业发展很快,备受业内外人士关注,3D无疑是未来电视的发展方向。”中国电子商会副秘书长陆刃波(微博)认为,3D功能会成为未来彩电的标配。本期“乐在e时代”从技术、内容、价格等方面,解答您对3D电视最关心的问题。

3D市场迅速放大

全球3D产业的发展超出了所有预测家的想象,数据显示,2010年全球3D电视出货量达到250万台,2013年将达到惊人的2700万台,市场正在快速放大,同时相关3D产业标准正在全球陆续推出,3D影视内容制作呈现出蓬勃发展态势。

国内市场上,从2010年国庆开始迅速升起3D热潮,各主要厂家为了满足3D电视需求及自身差异化竞争的需要,3D电视的出货量在迅速增加。

据市场研究机构奥维咨询监测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11月,零售市场上市的3D产品数量已达到48款。2010年10月以后,3D电视的每周销量超过2000台,三星、索尼、长虹、创维等品牌占据领先地位。

2011年,众多研究机构和企业预测3D电视的销售量占比将达到30%左右,市场规模有望突破500万台,届时3D电视的成本将起到关键作用。

3D国家队 跑步前进

我国不仅是全球最大的平板电视市场,更是全球最大的彩电制造基地。从平板电视到互联网电视再到3D电视,每一次技术升级,国内彩电企业总是紧跟而上。

2010年3月,TCL、创维等企业开始推出3D电视;随后在9月份,海信推出了融合网络多媒体技术、3D显示技术的LED背光电视;康佳一举推出了4大系列、20多款智能3D电视。

创维集团副总裁杨东文告诉记者,2011年创维3D电视的出货量将占到全部彩电出货量的30%,康佳的这一数字将达到50%以上。此外加上TCL、长虹、海信今年的规划,2011年国内品牌推出的3D电视就将突破500万台。相比之下,2010年全球3D电视的销售量才为300万台。

3D电视是我国彩电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除了彩电企业纷纷加入外,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也不断发力,在3D电视机核心芯片方面,海信、TCL、上海华亚等企业已取得一定的成果。天津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都已开展3D立体显示方面的研究。据了解,我国开展3D技术研究和产品研发的企业已有几十家,在3D编解码算法、芯片、系统、应用、测试等技术方面拥有多项自主知识产权。目前国内3D技术水平与国外的差距越来越小,甚至还有领先于国外的地方。

买3D电视 先选技术方案

按照3D显示方式的不同,3D显示终端可分成眼镜式、裸眼式、真三维式(又称体三维)和全息式。在眼镜式、裸眼式3D显示终端方面,国内彩电企业和相关科研院所从商业化角度出发,已开展多年的研究开发工作。

目前,3D彩电家用市场存在两大技术阵营:偏振光式和主动快门式。从显示效果来看,主动快门式技术略占优势,偏振光式3D技术更注重便利实用。

“偏振光式靠分帧处理技术,会使水平方面的分辨率降低一半,对图像精度有较大影响。”三星彩电天津研发中心总经理洪成杓认为,如果对影像画质有较高的追求,主动快门式是较理想的选择。

主动快门眼镜式3D产品是目前市场主流产品,创维、康佳、长虹、TCL、海信、海尔等,已开始销售这种类型的3D液晶电视或3D等离子电视。深圳雅图等企业已推出采用这类技术的3D投影仪样机。

值得一提的是,等离子屏相比于液晶屏在动态清晰度、色彩丰富性和可视角度上表现更优,所以更有利于3D效果实现。3D画面是左右眼分开显示,而液晶电视鉴于其成像原理,无法达到足够高速的左右眼画面切换,导致有重叠部分。这重叠部分就是人眼所看到的双重影,长时间观看会导致视觉疲劳。等离子3D电视能达到600Hz的屏幕刷新频率,使得左右画面之间分离度高,很好解决了双重影问题。这方面松下、长虹都占优势。长虹多媒体产业公司董事长林茂祥在2010年中国电子商会年会上透露,未来长虹出厂的高端电视90%以上都将搭载3D技术。

裸眼3D电视原理是把左右眼所看到的影像分离,从而令用户无需借助立体眼镜即可裸眼体验立体感觉。主流的裸眼式3D显示终端目前也有两类。一类是光栅式3D显示终端,其关键技术在于视差光栅屏。国内骨干彩电企业TCL、康佳、海信等已开发出采用这类技术的3D液晶电视或3D等离子电视的样机。深圳掌网等已开发出采用这类技术的3D数字相框、便携式3D液晶电视和立体照相机的3D液晶显示屏。另一类是透镜式3D产品,其关键技术在于40英寸至60英寸透镜屏。目前,TCL推出一款采用此项技术的3D液晶电视,该产品已在深圳、广州机场使用。

3D内容离我们还有多远

3D目前状况就像高清电视的早期普及期。“主要电视网络用了将近6年来充实他们的高清节目时间表。”德国资深的媒体分析师比特·普土曼说。

北京大学的用户已经近距离接触3D电视,北京大学有线电视网率先播出3D电视节目。这套3D电视系统是按照最新修订的AVS国家标准实现的,立体编码器和解码器均系自主开发完成,从标准制定到系统实现拥有完整知识产权。

在电视转播方面,2010年我国电视台开始进行了一些测试。比如,中央电视台在南非世界杯期间进行了3D世界杯的台内测试。上海广播电视台在上海世博会进行了3D的拍摄、制作、播出到终端接收的全新尝试。根据广电部门的计划,2011年将会推出3D电视转播频道。

相对于技术研发和终端产业化的蓬勃发展,3D内容制作却亟待加强。网络上已经有许多可以免费下载的3D影视、图片和应用软件。加拿大的一家公司开了第一家卖3D内容的网络店铺,国内,2010年广西电视台制作完成了一部8分钟的立体样片“立体广西”,北京电视台也拍摄了一些风光片的样片,但推动3D电视销售的主要驱动器依然是大型电影和体育赛事。

3D标准 已经实际上路

作为行业主管部门,工业和信息化部高度重视标准对产业发展的支持作用,积极指导和推进立体电视标准化工作,在《工业和信息化部2010年第一批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中立项了《立体电视图像质量测试方法》行业标准,并积极推进《立体电视术语》国家标准的立项工作。这两项标准对立体电视行业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国内彩电企业近年来开展了立体电视技术标准的跟踪研究,长虹在内容制作方面提出制定标准的建议,海信提出建立立体电视健康标准计划,TCL提出制定立体电视图像质量的计划,康佳提出制定立体眼镜标准的建议,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所和天津大学提出制定立体电视舒适度及测量方法标准的立项建议。

为更好地满足行业发展的需要,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全国音视频标准委员会于2009年提出立体电视标准体系框架,按照立体电视产业链将其划分为3D基础类、产品类、测试类、应用类等方面,并提出20余项标准项目。2010年又积极筹建“立体显示标准工作组”,同时组织国内骨干企业和研究院所,开展立体显示相关的信号编解码、传输方式、接口、图像质量评价、舒适度等标准的研究制定,目前已完成《立体电视图像质量测试方法》行业标准的草案。工业和信息化部数字电视标准符合性检测中心对市场上现有立体电视产品进行摸底测试,在立体图像质量参数、性能评价等方面掌握了翔实的数据,为标准研究制定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撑。

从高清电视、互联网电视、智能电视、LED电视再到现在的3D电视,2010年中国彩电业在一连串新名词和突飞猛进的销售数据佐证下,可谓是“形势大好”。“彩电业很朝阳!”创维集团副总裁杨文东如是说。

(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今日头条

    更多>>

    热门关键字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