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工信 > 移动互联网 >

流量2.0时代:运营商如何经营数据流量?(2)

来源:CCTIME飞象网 作者:刘自强 责任编辑:韩杰 发表时间:2014-12-02 10:54 
核心提示:(二)流量2.0特征与经营目标 3G的快速发展,尤其是4G正式商用,使得流量1.0时代走向高潮。大量OTT应用拉动流量需求,普及了手机流量应用。同时运营商传统的短彩信、话音收入因被替代而开始下降,流量收入成为运营商

(二)流量2.0特征与经营目标

3G的快速发展,尤其是4G正式商用,使得流量1.0时代走向高潮。大量OTT应用拉动流量需求,普及了手机流量应用。同时运营商传统的短彩信、话音收入因被替代而开始下降,流量收入成为运营商收入增长的最主要来源,流量某种程度就意味着全业务,这些均预示着运营商的流量经营进入了新的时代。

流量2.0时代基本特征如下:DoU大于500MB,3G4G覆盖率高于90%,话务量开始下降(话费收入可能早就开始下降),智能终端普及率高于50%。里程碑:4G,微信电话本,融合通信。

对国内外运营商收入结构与客户特征变化进行梳理,可以发现,参照上述标准,国外发达国家运营商基本在2010年开始进入流量2.0时代,国内运营商基本在2014年开始进入流量2.0时代,虽然整体用户月均流量未达500MB。

对运营商而言,虽然提升用户流量、稳定或提高用户ARPU是最终目的,但从具体举措上看,流量2.0时代的经营目标应是满足更广泛程度的客户需求、经营流量入口(显性化)以及实现流量价值增值。

在客户需求方面,不仅关注个人客户需求,同时应该关注移动互联网企业用户需求;不仅关注客户用得多不多,还要关注客户用得爽不爽。客户需求由个人客户演变为移动互联网企业客户,那么单纯的前向通用流量已经不能满足需求。比如后向流量、定向流量、流量分销等需求。其中最早的例子就是AT&T针对AmazonKindle提供TollFreeData。当客户在Amazon Kindle下载一本书,AT&T提供网络连接,下载书的流量批发给Amazon(由它支付)。2013年底广东移动与阿里巴巴合作,广东客户手机访问阿里网站,对客户免费,产生的流量统一由阿里按照批发价格支付给移动公司,跟Kindle的方式一样。关于流量的分类详见笔者前一篇文章《全流量时代,运营商如何应对OTT?》。

流量入口方面,主要是显性化流量入口。既然所有移动互联网业务都需要运营商的流量做承载,运营商事实上成为最大的流量入口,理论上比微信的入口还要庞大,可是没有载体,没有感知,因为被过顶传球了。那么流量2.0时代,是否应该把过顶的球找回来?流量币以及流量交易中心某种程度上就是显性化的流量入口。

流量货币化初看起来是一件神奇的事情,可是细细一想,跟社会上的有价卡、Q币其实没什么区别。能够货币化的前期是具有使用价值(以国家权威发布的纸币除外),因为有使用价值,所以具有交换价值,可交换到所需要的商品和服务,因为具有交换价值所以具有储存价值,将当前交换的权利延伸到未来,这些都是政治经济学所教的内容。所以历史上除了贵金属外,大米、布帛都曾成为过重要的货币形态,比如唐朝中后期,由于贸易导致铜币国际化以及个人财富储存,流通铜币严重不足,帛一度成为重要的大额货币形态。

流量为什么不可以呢?既然数据流量是移动互联网开展的最重要承载,流量更有理由成为货币。有货币就应该有购买、转让、交易平台,运营商能够发行流量币,就得提供这样的平台场所,以便企业及个人购买、赠送、交易转让。如果个人及企业客户登录该交易平台到达一定的量,有的发布任务(营销手段),有的领取任务赚取流量,有的进行交易(交易的登记或兑换充值),不就创造了通过虚拟币平台与更多服务提供商合作的契机吗?谁能说这不是另一个微信?如果说前面措施是满足客户需求,那么经营流量入口就是创造需求。

对三家运营商而言,均可发行并经营流量币,也均可对对方及第三方开放。就如美国发行美元、欧洲发行欧元、中国发行人民币一样,客户规模(国家GDP)、影响力不同导致流量币的价值会有差异。就如中国也会储存美元一样,流量币对运营商竞争对手开放很正常,只是流量币的最终应用还是只能限定在自己网内。

价值增值方面,流量大数据是价值增值的唯一出路,也是最能体现价值的出路。部分省公司利用综合网关开展的基于手机网页的“流量提醒或引导”,因为使用的是流量劫持技术,最多只能成为服务客户的一个渠道,并不能成为增值的出路。运营商的有价值数据不少,号码身份特征、消费特征、非流量业务(具有一定规模业务)行为特征、位置轨迹、流量行为记录等数据的充分利用,均能更好的了解客户需求,具有广泛商业价值,其中流量数据的商业价值尤甚,也只有在大数据技术下才能体现。

三、流量2.0时代如何经营数据流量

(一)可智能管控的宽带网络是基础

首先是移动宽带网络,在非移动宽带网络条件下谈智能管控没有意义。各运营商(尤其是中国移动)大力开展4G网络建设就是如此。

其次是基于CDN的分发疏导能力。对于视频等大流量自有业务,通过CDN进行分发疏导,提升访问体验。对于大流量第三方业务,可以通过IDC内容运营疏导,优化分布,提升客户感知以及网络效率。

再次是基于DPI的感知能力。运营商经营流量必须了解流量都去向那儿。考虑到网页的流量占比逐渐被APP应用所取代,因此基于DPI来感知用户、感知业务、感知终端非常有必要,是流量大数据应用的基础。

最后是基于PCC的差异化服务保障能力。考虑到最近美国沸沸扬扬的“网络中立”,虽然运营商坚持倾向差异化服务质量保障,但可能较难真正落地。(责任编辑:韩杰)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新闻关注排行榜

热门推荐 最新推荐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