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工信 > 移动互联网 >

移动互联时代,门户不死用户永存

来源:创事记 作者:王新宇 责任编辑:韩杰 发表时间:2014-06-10 11:43 
核心提示:联网是时间最好的记忆机,其实随便翻开中国互联网的每一页,UGC创造的辉煌,无需用过多的语言去夸赞,当你看到这篇文章的时候,就是一个UGC案例,你我都是中国互联网一个最普通的网友。

从互联网进入中国之日起,浮躁之风便盛行。每年,我们总要迎来众多的模式、产品,不绝于耳的A轮,B轮,数千万美金的砸进砸出,高大上IPO范本可能尚未实现盈利。不断的追逐所谓资本价值,沉浮于江湖的,除了那么几个光鲜的代表,便是众多埋骨沙场的失败案例了,一个无法用数字统计完全的市场。

前几日,有朋友说到一句话,我深有感触:当有人唱衰一个行业的时候,便是这个行业迎来巅峰的开始。别人唱衰你,一定是你影响到了他人的利益。

比如说,今年流行的门户唱衰理论便是一个经典案例,最大的说辞,便是移动互联的发展和传统互联网的流量增速放缓或者下降的理论了。

需求不会被替代 门户不死用户永存

中国互联网刚满二十岁生日,真正的进入国内快速发展阶段在2000年左右,各类互联网模式由最初的舶来模仿,发展迅速,但相比传统行业而言,国内的互联网行业依旧是个初生儿。用户基数决定了市场容量,而传统门户也必须经历全新进化的过程,从web1.0到web2.0以及现在的移动互联网时代,传统互联网门户网站的流量增速放缓,本质上是功能分化而非替代,比如浏览新闻中心变成了浏览新闻客户端,BBS讨论变成了微博或者其他社交APP。这些,都是功能的一些分化,传统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将相互促进、逐渐融合,而不是简单地被替代。

这是互联网自我进化,或者是市场的自我净化的过程,是一种提升,用户的需求是在不断的增加,这是随着硬件的不断发展造成的,早期的家用电脑智能实现简单的命令交互、简单编程,软盘的实际可用容量只有1.38M,图文界面还需要通过DOS系统命令进行引导,但现在我们回头看看现在电脑硬件的发展,已经完全超越,一张小小的TF卡就64G容量,家用普及10M以上带宽非常普遍。而我们对于信息的需求,也超越了web1.0时代的被动吸收,而更强调社交化、互动。网友的信息分享便捷度不断提高,信息的发布渠道和传播通路也不断变化。

用户对于互联网的需求不断提升,早在2001年,实际上,移动互联网已经进入,当时三大门户网站都已经开展了wap站点的建设,内容虽然稀少,但已经有了。移动互联的来临,门户一直没有落后,记性好的网友一定不会忘记,在中国互联网遭遇泡沫破灭的那些年,无线业务是给了门户网站多大的帮助,甚至免遭灭顶之灾!移动互联,门户离开的并不远。

门户的出现,给了网友更多信息的集合,而当今网友的需求会更加细分,所以门户网站又出现了垂直化趋势,对于产品的变化,门户也并不落后,2000年的新浪已经可以实现360度全景看车专题,而让某些垂直站沾沾自喜的房产微信公众号的功能之一,十多年前,门户就早已实现。

需求的细分,需要门户站不断的对自身的内容进行提升和专业度深度,三大门户站均有自己的垂直行业分站,例如房产,其实都有自己的移动端产品和推广渠道,并且对于行业客户的服务都非常专业。

如今的互联网门户网站早已进化成不仅仅是内容的集合者,也是信息的创造者,移动端产品也仅仅是基于门户的一部分,融合,互相促进。三大门户仅仅是门户站的代表,而国内最草根的早期站长的门户站,也已经成长为本地化最接地气和市场化的代表,并且年收入破千万,乃至过亿的存在。只要用户在,内容优秀,则门户衰退论笔者只能认为是不知所谓外行话而已,只不过确实各种门户站的快速发展,对于其他新兴互联网产品或者模式的影响极大,触及核心利益。

内容为王 UGC是门户永生的秘密

User Generated Content,用户生成内容:UGC的概念最早起源于互联网领域,即用户将自己原创的内容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展示或者提供给其他用户。

联网是时间最好的记忆机,其实随便翻开中国互联网的每一页,UGC创造的辉煌,无需用过多的语言去夸赞,当你看到这篇文章的时候,就是一个UGC案例,你我都是中国互联网一个最普通的网友。

每个产品经理都梦想自己的产品成为亿万级用户的产品,目前国内在移动端,能有这个量级的产品极少,微博和微信是最典型的。而微博是继承了门户媒体属性最好的产品,并且具有社交性。而微信产品相对而言,这是一个从IM软件演变而来的APP,相对微博比较封闭,而盈利模式微博也在电商领域找到了出路,虽然微信也捆绑了打车、京东电商、微店,但又对外高调声称不是营销平台,并且大规模封杀营销行为,令人费解,也有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嫌疑,但实际上作为一款APP而言,功能的复杂化也偏重也成为一个瓶颈。

但微博作为一款门户网站演变出来的产品,并且已经独立登陆资本市场。暂不谈微博的电商价值,与微信最大的区别,正是她媒体属性的表现,而UGC正是在媒体平台上才能发挥自己最大的作用。(责任编辑:韩杰)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新闻关注排行榜

热门推荐 最新推荐

热门关键字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