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工信 > 移动互联网 >

移动支付冰火两重天

来源:虎嗅 作者:罗超 责任编辑:韩杰 发表时间:2014-04-15 10:39 
核心提示:在腾讯和阿里就移动支付争夺十分激烈的时候,百度在观战。在地图、团购这些业务上在布局,但与微信支付、支付宝钱包并无直接冲突。接下来“百度钱包”推出之后冲突就很直接了。

网络信用卡和二维码支付被暂停,四大国有银行与互联网支付矛盾激化,以推广移动支付为目的的打车App补贴战进入收官阶段。看上去,移动支付争夺就要告一段落。不过,变数来了。

今天,一直沉默的百度选择在金融街一家酒店发布“百度钱包”品牌,包括笔者在内的众多外地媒体和自媒体被邀请见证这一事件。据我对百度的了解这次发布会规模不小,综合各方信息来看,百度钱包的发布将使得移动支付和互联网金融再次“升温”,BAT之间的关系会发生变化。

时间是偶然还是刻意挑选?

这是一个非常微妙的时刻。支付宝对外宣称他们正在央行带领下制定二维码支付标准,而腾讯前海银行刚刚拿到了银监会的批文。移动支付市场,树欲静而风不止。

阿里应对银行联合抵抗的策略十分明显。一方面马云和首席风险官胡晓明等出来站台游说银行,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另一方面支付宝研发指纹支付、投资4000万设联合安全基金,尽量规避相关问题。

微信支付更多是先安内再攘外,主要精力花在内部整合上。腾讯将嘀嘀、大众点评和京东纳入企鹅帝国的版图,微信支付必将与它们打通。最近有消息说腾讯可能会将微信独立为事业群,微生活、支付、电商将融入其中。

在腾讯和阿里就移动支付争夺十分激烈的时候,百度在观战。在地图、团购这些业务上在布局,但与微信支付、支付宝钱包并无直接冲突。接下来“百度钱包”推出之后冲突就很直接了。

“百度钱包”的说法在去年下半年便已经出现了,明确了将被作为百度支付业务的主要品牌。“百付宝”成为历史名词。去年7月,百度钱包拿到央行支付牌照团队。此后一个季度扩张到100多人,由百度最年轻副总裁李明远直接分管。团队里不乏某些主流支付公司的早期业务负责人和创始架构师。百度钱包是百度最近半年封闭开发的大项目,在3-7女生节和一些内测的轻应用上已试用。

百度钱包选择这个点正式推出用意明显。两个主要竞争对手正处于大战之后的休整期,在国有银行等传统势力的高压政策下十分低调,这对百度是有利的。

移动支付兵家必争不会放弃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微信支付和支付宝钱包的决战让移动支付热闹起来。它们通过与线下实体商家合作、利用打车App和春节红包等手段吸引用户绑卡和支付、利用互联网理财产品提升黏性提高打开率,快速推动了移动支付的发展。

3月份以来,支付宝每天的移动支付笔数已经超过2500万笔,这一规模已经超过2012年支付宝每天日常交易的总数,足以说明移动支付市场正在爆发。

移动支付可以分为几大类:基于实体卡的刷卡型支付(POS机、拉卡拉)、基于远程ID的线上支付(微信支付、支付宝钱包、百度钱包)以及NFC近场支付。中国上演的支付之争主要是围绕前两种形态之间,以及远程ID支付的“内战”。过去半年,线上支付占上风,微信支付、支付宝钱包和百度钱包之间抢夺在线支付市场十分积极。

O2O支付和移动电商场景的建立,移动游戏、数字内容消费和移动理财的流行,给移动支付带来了空前的机遇。这也是移动互联网商业化的主要方向,巨头们都希望有自己的支付工具实现所谓的闭环。支付争夺最激烈的时候,巨头贴钱打仗,彼此封杀——微信支付便只支持微信商家,支付宝钱包干脆封杀了微信,不相往来。

巨头做支付最终都是希望形成一个金融生态,而不是单纯的工具。微信通过“我的银行卡”整合进团购、生活服务、电商和理财等服务;支付宝钱包则加载了公众账号、线下商家服务、还有余额宝。如果不出所料,百度钱包会将百度轻应用、百度地图、百度团购等业务整合进去。——地图、搜索、轻应用都是平台,大家会互相调用,交叉整合。

百度钱包并不是一个支撑工具,而是百度从“信息”转型“服务”的重要一环。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百度有了那么多平台和生态体系之后,还要再造一个围绕支付的生态。

雷声大雨点小还是厚积薄发?

百度钱包前身是百付宝,市场份额小到可以忽略,用户数据在千万级别。百付宝和百度有啊是连体婴,有啊失败百付宝必然失败。支付宝成功是因为淘宝带来了交易需求,财付通在与QQ紧密绑定的情况下份额也只有20%。有啊曾经的负责人与百度钱包的分管者均是李明远,是否还会再次“雷声大雨点小”呢?

我认为百度钱包更可能是厚积薄发,主要是基于以下几个理由:

1、市场空间够大:百度钱包正式推出,很多人觉得太迟到了。实际并不迟。目前支付宝钱包用户数突破1亿,微信支付用户数在2000万-3000万之间,相比6亿移动互联网用户的大盘来说远未饱和。还有,支付宝和微信支付互相封杀,无疑给中立开放的百度钱包机会。(责任编辑:韩杰)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新闻关注排行榜

热门推荐 最新推荐

热门关键字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