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工信 > 移动互联网 >

美手机用户使用银行应用渐增 取代实体钱包尚早

来源:腾讯科技 作者:中涛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时间:2013-03-28 16:36 
核心提示:美国消费者使用移动设备来完成常规银行服务任务的规模却大为增长。2012年期间,美国消费者使用具有拍照功能手机来查看存款数据的总次数增长了一倍。美国银行(Bank of America)去年刚刚推出了手机查看存款情况服务,目前该银行每天处理此类请求达10万次。

北京时间3月28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美联储,Federal Reserve)周三公布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越来越多的美国消费者已开始使用智能手机中的银行应用程序,以省去亲身前往银行的劳累。尽管如此,这些消费者目前对于让移动设备取代实际钱包等事项尚无多大兴趣。

美联储的这项调查结果显示,2012年期间,美国使用银行服务的手机用户数量增长了33%。过去一年中,在所有拥有智能手机的美国消费者中,将近一半使用银行应用或访问各银行的移动网站。美联储此次共调查了2600名美国消费者。

未来方向

美国科技产业分析师杰夫·卡根(Jeff Kagan)对此表示:“这就代表着银行服务产业的未来发展方向。五年前我们还没有iPhone手机……或许用不了多久,我们将通过手机来完成几乎所有同银行和金钱有关的活动。”

美联储此次调查发现,越来越多的美国消费者已开始通过手机来查看各自存款信息或交纳各种费用。尽管如此,这些消费者在商场购物或宾馆住宿等活动中,却不太情愿使用iPhone的移动支付功能来完成支付。过去12个月当中,仅6%美国智能手机用户使用移动设备购物。不足四分之一的受调查者称,他们此类移动支付服务很感兴趣。

美联储的这份调查报告写道:“大量美国消费者认为,自己感受不到使用移动支付所带来的好处及价值。”一些受调查者称,虽然自己也对移动支付很感兴趣,但在商场购物时,自己手机却没有安装合适的软件,或者商场也没有提供相应硬件设备,因此无法进行移动支付。大量受调查者还表示,相较于移动支付,使用其他支付方式其实更容易一些。

缺乏标准

金融服务产业此前已提供了广为接受、容易携带的支付技术,这就是信用卡。美国银行家协会(ABA)风险管理政策副总裁道格·约翰森(Doug Johnson)对此表示:“你的信用卡根本不用担心电池没电这种情况。”

约翰森接着表示,虽然大量金融服务商正抓紧时间开发出相应工具,使移动支付产业和零售商能够升级他们的技术,但由于设备制造商和零售商都缺乏统一的业界标准,从而导致移动支付的实际应用仍无法得以大规模推进。

而与此相对应的是,美国消费者使用移动设备来完成常规银行服务任务的规模却大为增长。2012年期间,美国消费者使用具有拍照功能手机来查看存款数据的总次数增长了一倍。美国银行(Bank of America)去年刚刚推出了手机查看存款情况服务,目前该银行每天处理此类请求达10万次。

参差不齐

美国银行数字银行业务主管阿迪特亚·巴辛(Aditya Bhasin)表示:“移动银行正是我们开发的核心业务。”举例来说,消费者在美国银行开通新帐户后,通常会拿到了一份如何使用移动服务的服务指南,并鼓励储户试用一下相应iPhone和Android手机应用。

尽管提供移动应用的美国银行企业数量正大幅增长,但着眼于整个美国金融产业,推出此类应用的速度和规模却参差不齐。美国银行家协会提供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在美国所有大型银行中,超过70%已发布了移动应用。然而在美国所有社区银行中,仅27%发布了相应移动应用。

约翰森预计,今后提供移动应用的大型及小型银行数量都将会增长。小型银行为了向客户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他们通常会寻求其他同行的帮助,或干脆从外部开发者那儿购买移动应用。

(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新闻关注排行榜

    热门推荐 最新推荐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