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工信 > 移动互联网 >

互联网进入“移动”时代 个人电脑时代走向终结?

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吕云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时间:2011-06-20 09:35 
核心提示:《新闻周刊》认为,目前的这场移动通信革命是迄今为止冲击计算机领域的最大浪潮。就像当年大型计算机被小型计算机取代,小型计算机又让位于个人电脑一样,如今,传统个人电脑又逐渐被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所取代。 到2013年,即智能手机问世后的10年,全球将有

《新闻周刊》认为,目前的这场移动通信革命是迄今为止冲击计算机领域的最大浪潮。就像当年大型计算机被小型计算机取代,小型计算机又让位于个人电脑一样,如今,传统个人电脑又逐渐被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所取代。

到2013年,即智能手机问世后的10年,全球将有10亿部智能手机在使用,而个人电脑用了30年的时间才达到这一总量。同样是到2013年,整个移动互联网生态系统每年将为该行业带来超过5000亿美元的收入。

而《时代》周刊更是根据6月初微软和苹果相继发布的新版操作系统尖锐地指出,如果未来某一天PC时代终将结束,那么2011年的6月初,便是它的“死亡令”签发的时刻。

6月初,微软和苹果相继发布了其即将上市的新版操作系统。业内人士观察,尽管两大公司的计划有着本质的不同,但是都已经将我们生活了30年的个人电脑时代抛在了身后——微软和苹果都在开发适应这个时代的更便携、更简单、更以上网为主要目的的软件。

从微软发布的Windows 8系统中,业内人士发现,Windows正在经历从Windows 95以来最大幅度的改变。Windows 8有着全新的界面,更像是如今在智能手机平台Windows Phone 7上的界面,而不是传统的台式或者手提电脑界面。

尽管过去的Windows界面并没有消失,现在使用的软件还会在Windows 8继续发挥作用。但是,就像当年从DOS系统转换到Windows一样,微软正在为一种新的转变做准备。

6月6日,苹果CEO史蒂夫·乔布斯在旧金山举行的“苹果电脑全球研发者大会”(WWDC)上,推介了新版OS X(Mac机上使用的操作系统)和iOS(iPhone、iPod Touch和iPad上使用的操作系统)以及互联网新服务——云服务(iCloud)。OS X 10.7 Lion将于7月份启用,而iOS 5和iCloud的大部分功能将于今年秋天交付消费者体验。

iOS 5系统使得iPhone 和iPad在很大意义上实现了Mac机或装有Windows系统的PC机所具有的功能。而具有庞大存储能力的iCloud更是有着发展成PC硬盘取代品的强大潜力。

“安卓”引发移动领域革命

在移动上网设备领域,微软和苹果并不是竞争最激烈的对手,它们有一个共同对手,那就是目前增长迅猛的谷歌Android(安卓)手机和平板电脑操作系统。美国《新闻周刊》曾评论称,基于开发源代码的Android引发了移动领域的革命。

移动广告调研公司Millennial Media上周发布了2011年5月份移动互联网调查报告。报告显示,在移动终端市场中,智能手机、功能手机和其他移动终端的市场份额分别为67%、17%和16%。在智能手机的操作系统市场中,Android在过去6个月保持领先地位,目前市场份额为53%,相比之下苹果的iOS的市场份额为27%。

谷歌公司于2007年11月5日正式发布Android操作系统。2010年末的数据显示,仅正式推出三年的Android已经超越称霸十年的诺基亚塞班(Symbian)系统,跃居全球最受欢迎的智能手机平台。

目前,Android已成为美国最大的智能手机平台,也是增长最快的用户平台。根据一项最新统计,美国共有7250万智能手机用户,其中Android手机用户占了34.7%,剩下的黑莓用户和iPhone用户分别占27.1%和25.5%。

Android系统有1100万行代码,整个程序只占200M的空间,相当于40首MP3格式的歌曲所占的空间。但是,它却在深刻地改变着移动产业,将力量的天平从之前的欧洲和亚洲转回美国硅谷,重新塑造着全球大科技公司的未来财富格局。

Android也将谷歌和苹果两大公司从盟友变为激烈的竞争对手。2007年,iPhone面世后,随着其在全世界的热销,苹果迅速攫取着市场份额。但是,Android平台的出现,使得摩托罗拉和三星等手机制造商能研发出跟iPhone形成竞争的产品。去年,正是由于这些厂家的牵制,苹果的辉煌开始变得暗淡。“Android之父”、谷歌工程部副总裁安迪·鲁宾将其归功于Android是个由多家手机制造商共享的开放式平台,可以整合集体的力量,而苹果则独自埋头开发专有的硬件和软件。(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新闻关注排行榜

热门推荐 最新推荐

热门关键字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