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工信 > 移动互联网 >

全球首个互联网仲裁标准就叫“广州标准”

来源:融合网|dwrh.net 作者:张华 责任编辑:方向 发表时间:2020-10-09 10:44 
核心提示:既能突破空间阻隔,又能满足疫情防控需要,互联网仲裁在迅速解决纠纷、助力经济复苏方面日益发挥重要作用。作为国内首家推行互联网仲裁的仲裁机构,广州仲裁委总结经验、勇于创新,制定了全球首个互联网仲裁标准。2020年9月10日,在粤港澳大湾区暨“一带一路

本文原标题:《全球首个互联网仲裁标准 就叫“广州标准”》

2020年9月17日,融合网&呼麦网小编在广东省广州市人民政府官网“首页>新闻>广州要闻”栏目看到一则标题为《全球首个互联网仲裁标准 就叫“广州标准”》的消息,以下为该消息全文——

既能突破空间阻隔,又能满足疫情防控需要,互联网仲裁在迅速解决纠纷、助力经济复苏方面日益发挥重要作用。作为国内首家推行互联网仲裁的仲裁机构,广州仲裁委总结经验、勇于创新,制定了全球首个互联网仲裁标准。9月10日,在粤港澳大湾区暨“一带一路”法律服务集聚区启用仪式上,广州仲裁委正式发布《互联网仲裁推荐标准》,参考国际惯例简称为“广州标准”。

“代表中国参与国际法律事务的规则竞争、制度竞争,充分展现中国智慧,力争打造全国乃至世界一流的仲裁机构。”9月16日,广州仲裁委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广州标准”的支持认可情况及2020年以来的工作进展。

香港联合调解专线办事处主席萧咏仪女士和澳门仲裁协会会长、大律师郭颖玫女士今年以远程庭审的方式审理了一宗争议金额超过13亿元的国际商事仲裁案件,她们通过视频连线的方式分享了以“广州标准”进行远程庭审的感受和体验。

深耕互联网仲裁 创新制定“广州标准”

作为传统民商事纠纷解决机制,仲裁的无地域性原是其相对于诉讼的一大优势,新冠肺炎疫情下的人员流动限制,反而成为制约仲裁发挥纠纷解决功能的重要因素。

以广州仲裁委为例,其受理的案件中双方当事人均为广州企业或居民的不足三成,一方或双方当事人在外地甚至外国的则占到七成以上,现场立案和开庭不仅不便,而且存在疫情传播风险。

如何突破空间阻隔,既满足疫情防控需要,又能迅速解决纠纷?以广州仲裁委为代表,海内外仲裁界给出了几乎一致的答案——互联网仲裁。

“广州仲裁委率先探索并完善远程庭审等做法,符合拓展运用互联网技术的时代大势,极大便利了当事人和仲裁员。”民法学家王利明教授表示,远程庭审非接触式的特性实现了不见面、不打烊,在落实防疫措施的前提下及时解决纠纷,有力支持了经济社会平稳运行。

早在2015年,广州仲裁委就率先建立适用于互联网纠纷的第一代网络仲裁平台。在发展中,广州仲裁委注意到,由于互联网去中心化的特征和立法层面的缺位,仲裁界在互联网仲裁方面还远未达成共识,仍有很大的合作协同空间。

新加坡海事仲裁院主席赵锡燊(Chao Hick Tin)亦表示,“新冠肺炎疫情给我们上了重要的一课,让我们认识到以远程和线上方式解决争端的重要性以及制定互联网仲裁标准的必要性。”

为了互联网仲裁的长远发展,以及互联网仲裁裁决在不同法域的顺畅承认和执行,制定共同认可的标准至关重要。这一次,广州仲裁委仍然走在了前面。

作为国内首家推行互联网仲裁的仲裁机构,广州仲裁委在2019年10月启用了全新优化升级后的互联网“云仲裁”平台,新系统集网上立案、远程庭审、区块链存证、批量智审于一身,纯线上案件平均结案时间仅20多天,目前没有一宗案件被法院撤销或不予执行。同时,开启了互联网仲裁“广州标准”的制定与实践。‬‬‬‬‬

作为研究制定互联网仲裁“广州标准”的智囊,中国仲裁法学研究会副秘书长陈建告诉记者,各仲裁机构在互联网仲裁的软硬件要求、程序设计、电子证据认证等方面没有统一标准,不同法域、甚至我国不同地区的法院,在进行互联网仲裁案件的司法审查时也有理解不同的情况。

广州仲裁委遂以中国仲裁法学研究会为技术支持,制定了全球首个互联网仲裁标准。目前已经发布的是互联网仲裁推荐标准的第一部分——“开庭庭审标准”,后续的证据认证、仲裁程序等标准已在研究制定过程中。

春节以来,广州仲裁委受理案件12397宗,同比增长50.1%,其中近三分之一是通过网上立案的。远程庭审处理案件460多宗,争议金额超32亿元。这些案件均是遵照“广州标准”开庭,“广州标准”也在实践中不断得到修正和完善。

“广州标准”制定后得到了境内外多家仲裁机构的支持和认可。截至目前,已有多家内地仲裁机构以及来自新加坡、韩国、匈牙利、埃及、南非、泰国、墨西哥、伊朗、巴西等18个国家和地区的境外机构与广州仲裁委达成合作备忘录,愿意共同认可和推广“广州标准”。

优化完善“广州模式” 积极服务国家战略

2019年11月20日,在完成全球首宗中柬当事人之间的商事仲裁跨国远程庭审后,广州仲裁委不断打磨提升商事仲裁“广州模式”,力求构建全业务、全时空的仲裁法律服务网络。

今年4月,广州仲裁委东莞分会用远程视频庭审、“云仲裁”助力台资企业“云调解”的事例,起到了良好的示范效果。6-8月,广州仲裁委受理的中国台湾地区当事人的案件同比翻倍。

据了解,广州仲裁委近年来一直注重吸纳优质的仲裁服务资源,尤其是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深入推进的背景下,加强与港澳的仲裁机构和协会合作,整合粤港澳法律服务资源,积极将“一国两制三法域”的特点转变成为“一带一路”参与国提供优质仲裁服务的优势,实现了与“一带一路”倡议、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有效对接。

目前,利用互联网仲裁跨越地域和时区限制的优势,调用国内外的高端专业资源为商事仲裁服务,已经是广州仲裁委的常态。

“广州仲裁委积极将互联网技术运用到国际商事仲裁中,率先实现跨国远程庭审,有效地为‘一带一路’倡议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供优质法律服务。”西南政法大学副校长唐力评价道。

增强公信力、竞争力 对标国际最高标准

仲裁作为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组成部分,一直以来在提升社会治理水平、优化营商环境、推动国家对外开放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广州仲裁委着力增强广州仲裁公信力、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积极发挥仲裁在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中的重要作用。

广州仲裁委负责人介绍,自2019年下半年以来,广州仲裁委借助远程庭审,稳步推进国际化发展,积极开拓国际市场。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广州仲裁委受理涉外案件的数量为186件。

随着“广州标准”的推广,广州仲裁的知名度及影响力均在提升,从2019年8月到今年8月受理涉外案件276件,同比增长了48.3%。其中,涉“一带一路”国家的案件占了八成。境外仲裁机构的认可也带来了境外仲裁员的认可,今年参与案件审理的境外仲裁员是去年同期的四倍。目前,广州仲裁委处理涉外仲裁案件的当事人已遍布六大洲。

“未来我们将以推动互联网仲裁规范发展为契机,秉承全球首次试水商事仲裁跨国远程庭审的创新精神,坚持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力争打造全国乃至世界一流的仲裁机构,代表中国参与国际法律事务的规则竞争、制度竞争,充分展现中国智慧,为粤港澳大湾区和‘一带一路’建设作出更大贡献。”广州仲裁委负责人表示。

来源:广州日报

(责任编辑:方向)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相关新闻>>

      新闻关注排行榜

      热门推荐 最新推荐

      热门关键字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