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工信 > 软件 >

科技驱动下新浪潮的必然选择(2)

来源:李智勇 作者:李智勇 责任编辑:方向 发表时间:2016-12-05 11:35 
核心提示:这样整个生态就会陷入到一种低水平竞争的状态。因为上面这故事其实讲不通,后端变现的通路在硬件上基本没有:硬件产品上用户获取成本很高,用户数成长也很慢,同时后端变现系统也还没影。这三点一叠加也就意味需要

这样整个生态就会陷入到一种低水平竞争的状态。因为上面这故事其实讲不通,后端变现的通路在硬件上基本没有:硬件产品上用户获取成本很高,用户数成长也很慢,同时后端变现系统也还没影。这三点一叠加也就意味需要投入的资本、需要烧钱的周期都变的极其长,收支失衡上只会比视频和音乐还厉害。假设说我们做一款摄像头产品,并且产品本身不赚钱,那这款产品想突破500万DAU,可能需要5年的时间。在这五年里摄像头并不能对接一种Google那类的广告系统来实现后端变现,也就是说5年里研发、推广、新产品研制等会持续赔钱(5年3亿+),但最终获得的是500万DAU,并且还不知道这500万DAU可以怎么变现。显然这并不是一种好生意。

这种硬件不赚钱的思路还有一个隐性的弊端:如果产品本身是可以树立品牌的,比如手机,那么上述打法对树立品牌是有害的。这打法也许可以建立一定知名度,但在美誉度的建立上基本上会比较差。在上述生态中,由于彼此间是低水平竞争状态,因此通常没法做真的大投入的研发,也没法打造真的精品,这显然不利于建立品牌。

所以事情就变的特别简单:假设五年需要赔X个亿来做量,再赌未来5年可以把这钱赚回来,并且觉得这是不错的生意,那么可以优先选择低价做量。否则做硬件还是得回归做品牌,不然最好的结局也就是双输。

科技驱动下的新浪潮是否适合免费模式

有一次和公司里同事聊天的时候,探讨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在互联网时代,做深度学习、做声学算法的博士兄弟们其实是有点失落的。这些东西非常难做,但其实并不产生那么大的现金价值。真正能迅速变现的是产品和运营的能力,比如说即使放再多的博士估计也没办法迅速的做火一个陌陌。但现在这个时候事情恰恰掉过来了,深度学习、声学算法这些东西把进入门槛拉的很高,没有高端战斗力(比如声智科技有20+ PhD),你根本就没有介入资格,尤其在B2B这种拼技术的领域。不同的时代其主角确实是不一样的,这种行业特质的变更也会进一步导致科技驱动的新浪潮和此前的互联网模式骨子里不太一样,所以也就很有必要从新浪潮的视角再次审视一下免费模式。

科技驱动的浪潮具有这样几点特征:

第一,介入门槛拉高,玩家较少。比如在基于多麦克风阵列的智能语音交互领域也就科大讯飞、声智科技等几个玩家。

第二,这注定是一场中长跑。重产品、运营并有网络效应的产品可以在极短的时间里获取大量客户,并且迅速增值。陌陌从公司成立到获得过亿用户只用了3年时间,但科技类公司显然需要更大的战略耐性来树立技术优势,并且陆续开辟客户。

这两个门槛从另一个维度挑战了免费的思路:在一个玩家不多的中长跑领域,是应该免费烧钱获取用户还是应该建立良性商业模式维持技术优势似乎不是一个太难选择的问题。(责任编辑:方向)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新闻关注排行榜

热门推荐 最新推荐

热门关键字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