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工信 > 农村互联网 >

宁波农业农村科技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来源:宁波市科技局 作者:李静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时间:2011-01-17 11:15 阅读:
核心提示:“十一五”期间,宁波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业农村科技工作,把科技兴农列入“六大联动、六大提升”战略的重要内容,把实施农村科技创新创业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并制订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有力地促进了现代农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09年,

“十一五”期间,宁波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业农村科技工作,把科技兴农列入“六大联动、六大提升”战略的重要内容,把实施农村科技创新创业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并制订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有力地促进了现代农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09年,宁波市农业总产值达到286.4亿元,比2005年增长38.09%,年均增长8.4%;全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2641元,比2005年增长61.86%,年均增长12.79%;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经济效益稳步提高,农作物良种覆盖率、畜禽良种覆盖率分别达到98%和96%;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65%,对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明显增强。

农业科技发展环境明显改善。

五年来,宁波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宁波市“十一五”农业与农村科技发展专项规划》等一系列有利于农业农村科技进步的政策文件,财政科技投入明显加大,投入结构明显改善。“十一五”期间,宁波市本级共安排财政农业科技经费19697万元,约占科技三项经费总和的38.2%;社发领域科技经费4145万元;争取国家科技经费3450万元。市本级农社科技经费与国家经费合计达到23843万元,接近“十五”期间经费总和的五倍。

农业科技创新和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

“十一五”期间,宁海县成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慈溪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顺利通过科技部的验收。组建了水稻育种、近海冲击与安全工程等创新团队3个和农产品加工产学研技术创新联盟1个。依托科研院校等科研机构培育了19家涉农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中心(科技创新平台),创新发展了63家农业科技创新型企业,建立了69个星火示范基地(农业产业基地技术核心区),认定了33家新农村科技示范村镇,以“两院三校四类载体”为主体框架的科技创新和服务体系已初步形成,较好地适应了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对科技的需求。

农业科技创新与技术储备能力明显提高。

“十一五”期间,宁波取得了一批核心技术的知识产权和标志性的科技成果。累计实施市级以上科技创新创业项目2000余项,获市级以上科技进步奖96项。累计引进优良品种1640余个,培育出“甬优”系列水稻、宁海土鸡等动植物新品种114个,其中32个通过了省和国家级的品种审定(认定)。在水稻育种、水产健康养殖、设施农业栽培技术、农业生物技术开发、农产品保鲜与精深加工等领域的产业技术达到省内先进水平。

农业科技支撑产业发展能力更加突出

据粗略统计,“甬优”系列杂交水稻新品种在全省和全市的杂交水稻覆盖率分别达到了30.9%和79.8%,其中“甬优12号”灿粳杂交水稻,单季百亩示范方产量最高亩产达到858.5公斤,创造了浙江省吉尼斯纪录。自2004以来,全市单位土地产出率逐年上升,每公顷土地产值年均增幅11.8%,2009年达到61308元;农业劳动生产率快速提高,年均递增18.2%,2009年达到30293元/人,接近浙江省平均水平(1.72万元/人)的两倍;农产品加工率持续增长,年均增幅5.3%,达到56.7%;农产品商品率达到84.6%;农业生产的标准化、信息化、设施化、机械化水平显著提升,现代农业基础不断增强。

科技服务民生和社会事业进步能力有效提升。

五年来,宁波研究开发了一批农村生活垃圾、畜禽粪便和农村河道治理的先进适用技术,为全市农村环境整治提供了一系列的技术解决方案;围绕城镇化与村镇建设,在规划、设计、材料等领域,相继开发出了加气混泥土、建筑自保温隔热体系、地源热泵空调等一批先进适用技术,为农村住房集中改造和“百千工程”的实施提供了科技支撑;开展的农民健康档案、远程诊断、远程急救试点,显著提高了农村医疗卫生科技服务水平;此外,开展的农村远程教育等数字农村建设,使全市农村基本实现了互联网、多媒体的全覆盖,显著改善了农民生活品质。

四个“着力”开创农业农村科技工作新局面

“十一五”期间,宁波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型企业的扶持。通过对认定的农业科技创新型企业予以科技经费补助,促进了农业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据统计,目前全市农业龙头企业技术开发投入占销售总额的比例达到3.59%,全市63家农业企业建立了企业研发机构。围绕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中遇到的重大共性技术问题,启动实施了“水蜜桃新品种选育及其配套技术体系研究与应用”等70余项重大农业攻关项目。实施转化了“优质西瓜嫁接专用砧木—甬砧1号”等300余个重点农业科技成果。在项目的支持上,对重大项目支持50万元以上,重点项目支持30万元以上。此外,为全面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还设立了每年200万元的“粮食生产功能区科技支撑专项”,启动实施了粮食生产科技项目。

目前,全市累计建成市级星火示范基地69个,共引导农业产业基地建成核心区面积6.3万亩,示范新技术266项,带动辐射周边农业生产基地485万亩。跟踪做好慈溪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与管理工作。目前,慈溪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已建成核心区2.7万余亩、示范区23万亩、引进孵化入园企业和研发机构达到51家,实施科技项目100余项。启动科技示范村(镇)建设试点工作。累计认定建设科技示范村镇43家,实施科技示范项目45个,培训农民27698人次,创造经济效益9445万元,实现农民增收1090万元。制订出台了《关于深入开展科技特派员农村科技创业行动的实施意见》,启动实施《宁波市农村科技创新创业资金项目管理办法》,实现了产学研的无缝对接。自2003年开展科技特派员工作以来,共派遣七批661人次个人科技特派员和119个团队科技特派团队,结对服务全市11个县(市)区,签订科技合作协议183个。累计实施各类科技开发项目581项,推广新技术1146项,创办利益共同体53个,建立示范基地48个,科技示范户1180个,开展各类培训624次,共培训农民101400人次,帮助农民增加收入1.9亿多元,在促进农业产业化和带动农民增收方面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如宁波大学王春琳教授为主的梭子蟹健康高效养殖科技服务团,帮助象山鑫亿水产养殖公司开展梭子蟹设施化笼养技术研究,使梭子蟹从目前亩产60-80斤提高到亩产500-800斤。

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科技规划的第一年。2011年和今后一段时期,农业农村科技工作将以发展现代农业和改善民生为目标,以提升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为重点,以机制创新为动力,以政策引导支持为保障,全面推进农村科技创新创业,提高科技支撑新一轮农村改革发展的能力。其主要目标是:单位土地产出率、劳均农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以上,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60%以上,开发农业共性关键技术100项,示范转化农业农村新技术1000项,培育发展农业科技创新型企业、农业研发机构等各类科技载体累计达到300家以上。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新闻>>

      今日头条

      更多>>

      热门关键字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11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110105527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
      网站性能监测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