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工信 > 电子商务 >

京东PK阿里,谁才是未来(2)

来源:网易科技报道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韩杰 发表时间:2015-01-21 11:33 
核心提示:物流一直被认为是京东的核心竞争力,京东7万多名员工,其中绝大多数是在仓储和配送岗位上工作。自建物流可以保证商品及时送达,可以进行货到付款,快递员未来还能当做推销员使用,成为O2O的线下流量入口。阿里自己

物流一直被认为是京东的核心竞争力,京东7万多名员工,其中绝大多数是在仓储和配送岗位上工作。自建物流可以保证商品及时送达,可以进行货到付款,快递员未来还能当做推销员使用,成为O2O的线下流量入口。阿里自己不卖商品,所以物流服务通过四通一达等社会化物流企业来解决,虽然马云希望通过发展菜鸟物流来改善局面,但目前尚未看出太大进展。

综上所述,在用户体验层面,正品形象、物流体验上京东优势较为明显;而在淘宝越发被诟病的今天,阿里要想捍卫自己的电商帝国,既需要大力扶持天猫,又需要不断完善物流环节,挑战不小。

模式之争

京东做的是零售业+物流业,阿里玩的是商业地产+互联网广告。零售业和物流业的钱需要一分一分赚,效率就是生命,所以京东注定苦逼;地产业和广告业都是暴利行业,成本低、来钱快,阿里成为土豪一点都不奇怪。

【盈利模式】自营电商,自买自卖,京东赚的是差价。举个例子,一台手机进价3000元人民币,售价3288元,京东赚的就是288元的差价。除去仓储、物流成本,利润微乎其微。加之,京东一直在大肆兴建仓库、扩充配送队伍,有着这些投入做为背景,不难理解为何京东一直 亏损。而阿里巴巴不管商品、不管物流,只需负责经营好流量,就可坐收租金和广告费,毛利奇高,风险极低。

所以,当马云轻轻松松赚的盆钵满盈、走上“神坛”、呼风唤雨之时,刘强东还在苦逼兮兮地和快递员们称兄道弟、打成一片。问题是,羊毛不会出在狗身上,马云虽富,却是建立在数百万商家挣扎生存的前提下;刘强东虽穷,但效率未必就不能致胜。在零售业的链条上,京东和阿里都各占一环,到底谁的模式才是更合理的资源配置模式?探讨这个问题需要对产业链的上下游进行综合分析。

【生态】刘强东有个著名的“十节甘蔗”理论,从零售行业供应链的角度解读了利益分配。他认为,一个产品从创意、设计、研发、制造到定价五个环节应该由品牌商来做,从营销、交易、仓储、配送到售后这五个环节应该由零售商来做。京东的策略是做更多的环节,交易是基础,延伸至仓储、配送、售后、营销等其他环节追求更好的服务和更大的盈利空间。这意味着,品牌商跟京东合作,只需要专注在产品的生产阶段,流通环节交给京东来做,比较符合专业分工的理念。可以说,京东是零售服务商,是为品牌商打工的。

在阿里的体系内,上述十个环节仍然需要由卖家自己来做;而且,为了争抢流量卖家往往还需要付出更多的额外成本,竞争成本暴增,生存状况普遍艰难。这也是最近几年越来越多人感叹在淘宝的生意不好做的原因。

刘强东不久前暗讽阿里让卖家赚不到钱,但自己却过得十分滋润,并非没有道理。

总之,阿里的模式虽然赚钱容易,但商家之间竞争激烈。当然,京东的重模式也并不完美。按照刘强东的计划,京东希望未来能拥有60万名员工,这样的扩张节奏,蕴藏的风险十分巨大。管理一个拥有60万名员工的企业,保持零售和物流两个方面的效率第一,绝非想象中那么简单。

格局较量

眼界决定高度,思路决定出路。

梳理阿里巴巴的历史不难看出,马云最懂“顺势而为”的重要性。他抓住了21世纪后中国经济和社会的每一个高增长点:外贸转型、零售业变革、信用缺失以及中国基础物流落后等,并将其变为公司转型的方向。

阿里曾经适时地把业务重点从B2B赚到C2C(淘宝),后来又转到B2C(天猫)。在电商业务之外,马云也希望依托支付宝打造一个新的金融帝国,同时,马云还在涉猎医疗、教育、文化等产业。可以说,哪里有风口,哪里有金钱,哪里就有马云。

阿里巴巴虽然起家于电商,但未来完全有可能干完就走,等到行业不再呈现高增长态势、需要比拼效率之时,或许阿里的金融、医疗、教育、文化布局已经筑起了另外几座金山。

而刘强东则似乎铁了心要在零售行业扎根,除了金融,京东很少参与主业之外的其他业务。零售业赚钱不易,但京东就是要啃这块老骨头。

不过,最近两年,京东也在做出改变。刘强东曾期望,京东金融未来十年内要撑起京东70%的利润。理财+供应链贷款+消费贷款+平台业务+众筹,京东手握自己的用户和数据,也在争取另一个春天。

但在尘埃落定之前,京东和阿里的竞争还将持续。围绕农村电商、O2O等新兴领域,双方短兵相接、争个你死我活也不意外。对供应商和消费者来说,有竞争才会有越来越好的产品、持续改进的服务。

京东和阿里,两种模式、两大高手。它们的好戏,仍在继续上演。

(责任编辑:韩杰)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热门关键字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