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工信 > 电子商务 >

苏宁云商开银行?电商金融化的分叉路口(2)

来源:虎嗅网 作者:拯迪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时间:2013-08-22 11:00 
核心提示:可见,在线上,电商和银行之间的利益存在着较大冲突。在电商金融化的初始阶段,电商普遍尝试了和银行信用的对接,但结果并不尽如人意。阿里金融之所以始终不触碰银行牌照这个敏感的神经,想必原因也正在此。 那么电

可见,在线上,电商和银行之间的利益存在着较大冲突。在电商金融化的初始阶段,电商普遍尝试了和银行信用的对接,但结果并不尽如人意。阿里金融之所以始终不触碰银行牌照这个敏感的神经,想必原因也正在此。

那么电商金融化的道路到底该怎么走?

眼下正走到了一个分叉口,往左走,是以阿里金融为代表的平台金融,曲线迂回地实现资金流的供给,并不是非要办银行(比如通过小贷资产证券化,寻找信托、私募对接资产,解决资金来源);往右走,就像苏宁一般,既然电商和银行合作难免不生变数,各有考虑,索性不如趁着眼前监管口子的放开,自食其力成立银行,然后把资金流和信息流都收归自有?或者和众多的电商平台一样,在磨练好内功之前,老老实实嫁接银行的资金渠道,分得一杯羹也好,哪怕少点,以不变应万变?

在这个路口,面临抉择的不只是电商,银行其实也一样,换位思考,银行恐怕也不会袖手旁观,坐视庞大的商品信息流为电商平台所独占,或者仅作为资金流支持方与电商合作。要知道,这样最直接的后果就是银行后台化,变成了电商金融的附庸。何况银行当前可谓四面楚歌:利率市场化、金融脱媒、电商金融化、民营资本虎视眈眈。所以,大家可以看到建行、民生银行都在试水电商业务。套用一句时髦的话:恐怕银行和电商一样,都在以时间换取空间!

电商金融化,选择往左边走还是右边走,本质上都需要达到同样的目的:在自身掌握商品交易信息流的前提下,用最低成本、最高效的方式获得资金流,从而打通自身生态圈——在电商圈内,用户可以直接获取资金,购买商品,获得信用,开展授信,如此循环,不需要迈出生态圈,而外部的竞争对手也进不来,这才是最终目的。

阿里金融用了好几次巧劲,避开了银行的阻扰,甚至连带有储蓄性质的余额宝都出来了。另外,阿里的信贷业务是以阿里小贷为实体支撑的,本质上来说,资金来源已经绕开了银行,虽没有破旧,但是已经立新了,这也是阿里一贯低调,不愿提及银行的聪明所在。最重要的是,阿里习惯于打造自身的生态圈,在平台、数据、金融的阿里帝国构想下,不想引入一个银行实体来引入太多的监管。学阿里,往左走的话,就要多练内功,低调,多做事,学会迂回盘桓。

当然,这并不是否定或者偏颇往右走的可能。如果监管层支持,苏宁能够走银行的差异化竞争,加上电商平台的低成本运营,至少在小微信贷领域,苏宁银行的市场还是很大的。再者说了,中国银行业的诟病就是同质化,电商也需要更多的差异化经营,如果都学阿里了,估计再怎么迂回的方法也会昭然若揭,面临舆论压力。在利率市场化的背景下,基于电商的银行实体在成本竞争上存在一定优势,如果能够线上线下相结合,那么未必不是一个良好的选择。往右走的话,就要在商业信用和银行信用之间做好嫁接,多练外功,达到银行监管要求,一路直走到底。

(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