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工信 > 电子商务 >

DCCI:中国网络广告上半年几乎没有增长

来源: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 作者:秩名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时间:2011-05-01 12:27 
核心提示:在Adworld2009互动营销世界论坛上,DCCI公布了2009年上半年度互联网、网络广告互动营销、品牌传播监测、媒介监测、IT品牌媒介营销价值数据的相关报告。报告指出,中国报纸、杂志、广播和户外媒体广告销售额纷纷下滑,而中国网络广告上半年则几乎没有增长。

在Adworld2009互动营销世界论坛上,DCCI公布了2009年上半年度互联网、网络广告互动营销、品牌传播监测、媒介监测、IT品牌媒介营销价值数据的相关报告。报告指出,中国报纸、杂志、广播和户外媒体广告销售额纷纷下滑,而中国网络广告上半年则几乎没有增长。

互动营销广告市场规模变化——一季度大跌,二季度复苏,经济疲软时期,广告主更青睐效果付费

DCCI监测数据显示,2009上半年,中国网络广告营销(Online Marketing)总规模达到83.5亿元,同比微增2.9个百分点,中国网络广告营销市场已经着实受到经济增长放缓的影响。2008年Q4中国网络广告营销市场规模达到42.6亿元,环比下降7.7%,2009年Q1规模进一步减至34.8亿元,2009Q2恢复增长至48.7亿元(中国网络广告营销总规模指网络广告营收规模与搜索引擎营收规模之和)。

与此形成对比的是,2009年初中国报纸、杂志、广播和户外媒体的广告销售额纷纷下滑,至2009年3月跌入最低谷。2009年一季度,国内广告销售额同比增长仅2%,这也是10年来的最低点。然而,进入2009年第二季度,广告市场反转。DCCI监测数据显示,网络广告市场2009年一季度显著下跌,二季度复苏,综合起来网络广告上半年几乎没有增长。

而与此相对应的是,2009上半年中国搜索引擎的广告营收规模达到29.3亿元,高于去年上半年22.6亿元的水平,同比增长29.9%。经济疲软时期,客户更倾向于按效果付费,关键字广告受到追捧,搜索引擎这一成本更低、效果更加精准的媒体得到广告主的青睐。

受众规模速增,人均月度网络消费同比却下降——高速增长的互联网用户导致网络访问热图“长尾效应”显著,新接触网络购物的网民因支出较少而拉低了消费均值。

截止2009年6月30日,中国互联网有效受众规模达3.51亿,比2008年的3.03亿增长15.8%,互联网在中国步入高速发展阶段,互联网的使用率和接触度迅速提升。但与巨大的人口基数相比,中国互联网普及率依然处于较低水平,仅北、上、广、深等发达城市互联网普及率超过60%,中国互联网有效受众规模拥有巨大增长潜力。

DCCI 2009上半年调查数据显示,综合门户与综合搜索依然是对互联网用户影响力最大的两个细分领域,在访问时长、到达率和页面浏览数三个指标上均呈领先优势。与此同时,社区、网络视频和C2C电子商务各指标表现突出,潜力无限,金融、体育、汽车等互联网垂直媒体领域成为互联网热图的重要组成部分。总体来看,互联网用户网络访问热图格局“长尾效应”显著。

互联网消费规模是指通过使用互联网渠道或使用互联网应用服务产生的总费用,包括网络接入费用、网络购物费用、网络游戏费用、网络安全费用、博客/个人空间会员费用等。DCCI监测数据显示,2009年上半年互联网用户人均月度消费规模为194.2元,同比下降8.3%。消费在51-100元区间的受众比例最高,达到26.2%,其次是101-200元区间比例较高,占比23.1%,近三分之二的互联网用户人均月度网络消费在200元以下,比例达66.0%。相比2008年,除501-600元区间外,2009上半年互联网用户人均月度消费在200元以上各区间用户比例均有所下降。DCCI认为人均消费下降的主要在于经济增速放缓降低网民消费意愿,另外,新接触网络购物的网民因支出较少而拉低了消费均值。

受众广告接触行为的变化

互联网已成为主流媒介网络媒介,多领域消费影响力大幅领先其他媒体——垂直类网站的非主流品牌投放预购度更高,广告主媒介计划已不容忽视互联网的消费影响力

2009上半年中国互联网用户不同产品/服务的消费信息获取媒介分布统计中,互联网是绝大多数产品/服务消费信息的最主要获取渠道。16类主要日常产品/服务类消费信息获取来源中,互联网在15类排名第一,且领先优势明显,尤其IT数码产品、招聘求职、旅游、家电产品、教育培训学习等产品或服务,以互联网作为主要获取渠道的用户占比分别为64.7%、59.8%、59.6%、53.2%、51.4%,均在一半以上,仅口碑推荐在餐饮相关信息的获取方面超越互联网。互联网的互动特性使其成为无所不有的超级数据库,在信息获取方面,网民对互联网的依赖会逐步加深。Zogby Interactive调研机构调查数据表明,有56%的美国人表示将选择互联网作为首要的新闻来源,选择电视的被调查者比例为21%,选择报纸和广播的是10%,可见,互联网在发达国家也是用户最主要的信息媒介来源。(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热门关键字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