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工信 > 电子商务 >

手机支付博弈格局

来源:IT经理世界 作者:秩名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时间:2011-03-22 20:00 
核心提示:据悉,政府起初是希望在今年3月底有个协调的结果。但也有业内人士认为今年上半年将达成合作协议。一旦达成合作,双方的手机支付工作将走上正轨。目前,三大运营商也都在加紧筹备成立各自的移动支付公司,为申请第三方支付牌照做准备。

2010年被称为是中国手机支付的“元年”。但是在手机银行战场上不是只有银行一方在迅速行动。目前产业链的其他各方最新的博弈格局如下:

行业政策与标准:去年6月,中国人民银行颁布了《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办法》明确规定,非金融机构提供支付服务,应当取得《支付业务许可证》,这为中国移动等电信运营商从事手机支付设置了门槛。

在技术标准层面上,除了移动支付所使用的频率统一到了银行业一直采用的13.56MHz之外,双方也正在对很多技术细节,例如通信协议、安全协议、支付协议进行统一。同时,工信部工作组与中国人民银行花了更大的精力来解决双方的合作问题——银行会不会允许它的支付协议以及密钥放在手机上。“其实利益上不是不可调和的。”一位运营商说。

据悉,政府起初是希望在今年3月底有个协调的结果。但也有业内人士认为今年上半年将达成合作协议。一旦达成合作,双方的手机支付工作将走上正轨。目前,三大运营商也都在加紧筹备成立各自的移动支付公司,为申请第三方支付牌照做准备。这也是在为未来更加规范化的移动支付业务铺路。

中国银联:中国银联也通过一系列办法试图在手机支付市场上将电信运营商边缘化。银联推出了一种“贴膜”业务,这种“膜”可以贴在手机等便携电子设备的SIM卡上,使这些移动设备具备支付功能。而这些“膜”既不需要运营商发行,也不需要运营商管理。与“贴膜”类似,银联还推出了一种内部封装了金融IC卡芯片的SD存储卡,只要消费者在手机中换上这种SD存储卡,也可以实现各种支付功能,而且,同样跳过了运营商的管理。当然,电信运营商也对银联的这些做法进行抵制。“金融业有金融业的安全标准,通信业也有通信业的安全标准。”一家运营商的技术人员说,“如果运营商认为银联‘贴膜’、‘插卡’影响了通信安全,银联也很难再这么推下去。”同时,银联也不得不承认,无论SD卡还是“贴膜”方式,都属于离线业务,不仅不能轻易开展大额支付,查询起来也不太方便。而银联与手机企业联合推出的定制终端,无论在补贴资金,还是在推广力度上,都难与电信运营商展开竞争。

中国移动:去年,中国移动通过全资附属公司广东移动以人民币398亿元持有浦发银行20%股权,成为该银行第二大股东。在此之前,中国移动已经通过非银行的电子钱包开展支付业务,同时推广独立于银行业13.56MHz之外的2.4GHz标准,并在湖南成立电子商务产品创新基地尝试各种移动支付业务,开通试运行全国唯一全网手机支付平台。

中国移动把发展定制手机作为推进手机支付业务的最重要举措。“支付手机比较独特的地方是手机中必须有个安全芯片。这个芯片中有非常复杂的安全协议,而且这个安全协议不是一个企业的行为,是一个行业和另一个行业,例如电信与银行、电信与公交之间的协议。也就是说,这是由两个行业中的代表企业甚至两个行业之间来谈定的。”中国移动相关人士解释说,“协议谈妥之后,出于对产品质量和安全性、成本以及谈判投资回报等问题的考虑,我们会与手机企业以定制的方式推进手机支付业务。”目前,中国移动已经开始着手定制手机的准备工作,并等待工信部与中国人民银行谈判的结果。定制手机采用的标准将是NFC。而且,在未来3年中,中国移动会先从小额逐步做起,渐渐走向大额支付。

当然,由于中国移动的资金实力和商务推广能力,产业链也看好他们推动定制手机的能力。要知道,在大家不经意的时候,中国移动已经在全国推广了近千万部TD终端,这是其他电信运营商、银联或银行都无法做到的。

中国电信:(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热门关键字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