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电力 > 其他 >

德国:最终还是要退出核电

来源:国家电力信息网 作者:经济参考报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时间:2011-03-29 17:40 
核心提示:德国政府2002年就通过一项“核电逐步退出”的法令,确定到2022年左右关闭境内全部核电站。至少在现阶段,核能必须充当其他可再生能源成熟前的“过渡技术”。不过有一点是明确的,德国最终还是要退出核电。

德国“G A U”,一个德语的缩写词,意思是“在核电站中可能发生的、因此在建造过程中必须事先加以防范的高危事故”。自日本地震引发福岛核危机以来,这个平日不大常见的词在德国电视、报刊等各种媒体上使用率飙升。而且在德国人看来,福岛核危机不仅是“G A U”,还是个“Super G A U”。

福岛的核危机在德国社会掀起新一波对核电安全的强烈质疑和对核能利用的大讨论。德国人对核电安全的担忧由来已久,如果说1986年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反应堆爆炸而引发的严重核辐射污染还在很大程度上被德国人认作是苏联的老旧技术所致,那此次福岛的核危机则让德国人彻底震惊。

在德国人眼里,日本是一个极端守纪、科技发达的国家,且还有全球领先的核工业标准。而就在这样一个国家,仍然发生了核反应堆失控的事故,这说明使用核能存在着巨大的、人类不能掌控的风险。在德国人看来,福岛核危机证明,核能利用是建立在“任何一个细节都不能出错”的前提之上的,而这样的前提基本是不可能成立的。

在“反核”舆论几乎一边倒的强大压力下,德国总理默克尔先于3月14日宣布,暂停去年通过的“延长核电站运营期限计划”3个月,在此期间,德国将对国内17座核电站的安全性进行毫无保留地彻底检查。次日再次宣布,德国将暂时关闭1980年以前投入运营的7座核电站。

其实,德国政府2002年就通过一项“核电逐步退出”的法令,确定到2022年左右关闭境内全部核电站。但在核电存废这个敏感话题的背后,是民意与现实需求及其电力巨头利益的博弈。一方面,多数德国民众支持关闭核电站。而另一方面,目前德国用电总量中有近四分之一来自核电。尽管德国近年在可再生能源利用方面取得长足进展,但可再生能源发电成本较高,而且可预期的发电量达不到现有核电的总量。而据德国可再生能源协会的估计,如果让德国的电力巨头们在建设下一代绿色能源和维护现存核电站之间做出投资选择,他们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后者。在现有条件下,延长核电站的使用期限,相关企业依然能够从中获益。据德国西德意志银行的测算,以延长使用8年计算,仅德国电力巨头之一的意昂集团(E .O N )就能获得86亿欧元的利润。在利益权衡中,2010年10月,德国联邦议院通过了政府有关延长核电站运营期限的计划,现有17座核电站的运营期限将平均延长12年。由此,德国关闭最后一座核电站的时间将由2022年前后推迟到大约2035年。

日本的核危机又促使德国朝野上下重新思考现行的核能政策。去年通过的延长核电站运营期限的计划本就备受质疑,默克尔的3个月暂停计划更被反对党和反核人士认为是政府的缓兵之计,要求政府马上采取完全放弃使用核能的政策。但默克尔已经表态,德国需要核能,至少在现阶段,核能必须充当其他可再生能源成熟前的“过渡技术”。不过有一点是明确的,德国最终还是要退出核电。

(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今日头条

    更多>>

    热门关键字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