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电力 > 新能源 >

电动车并非特斯拉终点(4)

来源:付迎爽 作者:付迎爽 责任编辑:方向 发表时间:2016-10-31 19:48 
核心提示:然而扎根中国市场是最初定下的目标,马斯克并不打算改变初衷。2013年,中国市场中汽车销量高达2198万辆,电动汽车的占比还不到千分之二。马斯克认为,伴随生活环境的改变和用户认知的调整,会有更多人接受,甚至主

然而扎根中国市场是最初定下的目标,马斯克并不打算改变初衷。2013年,中国市场中汽车销量高达2198万辆,电动汽车的占比还不到千分之二。马斯克认为,伴随生活环境的改变和用户认知的调整,会有更多人接受,甚至主动购买电动汽车。特斯拉要做的,就是在此之前入驻市场,并清理电动汽车可能要面对的问题。

随后,马斯克启动了对中国区人事和业务的全面调整。目的只有一个,以最快速度稳住特斯拉在中国区的阵脚。2014年4月,为了提振特斯拉汽车的销量,马斯克让吴碧瑄接替了郑顺景的工作,并通过“大宗销售”和“上门销售”两种模式,让特斯拉Model S在中国区的交付数量提升到3500辆。

在意识到充电桩建设成为阻碍特斯拉发展的主因,马斯克又启用了朱晓彤。成为第三任CEO之前,朱晓彤在全国60多个城市建成超过600个目的地充电桩;之后,朱晓彤又带领团队完成北京至上海沿途10个城市的超级充电站部署,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的重点城市,峨眉山、青城山、普陀山三大风景区的充电网络也逐步成型。

积极地调整很快有了结果。如今,特斯拉已经在北京、上海、杭州、深圳和南京等多个城市建设了超过11座超级充电站,在全国32个城市和地区建设200多个充电桩。2016年第一季度,特斯拉的总出货量达到14820辆,同比增长50%,中国区的表现也开始逐渐好转。不过马斯克仍在等待,等待一切努力的量变,最终实现提升中国区整车销量的质变。

无人驾驶的未来

对于未来,马斯克充满期待:以大屏幕作为中控系统只是个开始,特斯拉要改变的是传统的交通模式,下一步就是无人驾驶。

特斯拉的无人驾驶计划始于2014年9月。当时,该公司公布声明表示,今后发布的Model S车型都将统一装备Autopilot系统,与此同时,汽车内部还将安装远距离雷达、前置摄像头以及传感器等元器件。从此,特斯拉的汽车具备了半自动驾驶的软硬件配置。这是马斯克的一次阶段性尝试:整套系统能够帮助用户保持前后车距,控制加速、减速和刹车等功能,下一步就是开始测试无人驾驶的功能。

新技术的出现往往令人兴奋又令人生畏。特斯拉的创新让人类距离无人驾驶更进一步,可是同样会有人反对马斯克这向前的一步。2016年10月,德国交通部长亚历山大·多布林特要求特斯拉停止在德国宣传使用“Autopilot”名称,认为它在暗示车主无需在行驶过程中集中注意力。随后,荷兰车辆认证中心也开始声援多布林特。

不过质疑并没有阻止马斯克对未来的憧憬。马斯克坚信,无人驾驶是未来电动汽车的最终形态,反对的声音最终会随着技术的成熟逐渐消弭,因此眼下最重要的是试炼和积累。

于是在今年10月19日特斯拉的电话会议中,马斯克明确表示,今后特斯拉生产的每一辆车都将配有完全自动驾驶的功能。(责任编辑:方向)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热门关键字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