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电力 > 新能源 >

风电乱象:国企“圈地”

来源:中华传动网 作者:网络转载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时间:2011-03-23 23:24 
核心提示:国进民退的一幕,正在中国风电行业愈演愈烈。

国进民退的一幕,正在中国风电行业愈演愈烈。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国企涉足的领域已由下游的风电场建设运营,蔓延到上游的原料与设备制造。而这种攻城略地,已经引起了行业的担忧。

坐拥资本和规模优势,国企“圈地”风电直接拉低了海上风电的电价。而面对着逐步缩水的利润,民营资本或渐渐出局。

  国企唱主角

两会召开前,又一家实力雄厚的国有发电集团对外宣布它的风电雄心。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在其网站上称,计划到2015年该公司风电投产装机容量达到800万千瓦,在建和开建的项目在800万千瓦以上,储备资源3000万千瓦以上。

在抢占风电市场的诸多国企中,三峡集团还只是一名后来者。在风电产业链下游——风电场的建设和运营领域,国有发电集团已是绝对主角。

今年1月,电监会发布《风电、光伏发电情况监管报告》称,风电项目的投资主体相对集中,主要是中央企业和部分风能资源丰富的地方国有发电投资企业。

该份报告用数据表明,无论是并网装机容量,还是在建的装机容量,中国国电集团公司、中国华能集团公司和中国大唐集团公司都排在前三位,中国广东核电集团、中国神华集团、中国华能集团等国有企业紧随其后。前十家企业的并网装机容量占全国并网风电装机容量的75.85%。

这种现象已经引起了业内人士的注意。全国政协委员、段和段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段祺华在两会期间,专就风电发展作了一次大会发言。他直言:“国有企业在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领域跑马圈地,把其他企业都给挤了出去,因为很少有企业能与国有企业竞争。”

面对国企竞争,一些风电场运营商选择了逐步退出。据宏源证券新能源与电力设备分析师赵曦观察,近几年风电场转手的现象时有发生。由于风电场前期投入大,成本回收慢,一些中小型的风电场出于资金利用效率的考虑,便将已经建好的风电场转卖出去。

“购买这些风电场的买家,基本也都是那些大的国有发电集团。”赵曦说。

而在民营企业家、和投资者聚集的上游——原料和装备制造领域,国有企业也开始占据主导地位。今年年初,湖北能源集团总经理傅振邦在一次公开发言中总结,不管是装备制造还是风电开发运营,乃至风电产业链配套,国有企业都在其中占据了主要的份额。

“在中国风电发展历程中,国有企业是主要的引领者、参与者和推动者。”傅振邦称。

  行业存隐忧

国有发电集团为何积极圈地风电场?

“国有发电企业积极参与新能源竞标,并非为了发展新能源,而是为了新能源份额带来的火电份额。”段祺华对此直言不讳。

《可再生能源中长期规划》制定了非水电可再生能源的强制性市场份额目标:装机容量超过500万千瓦的发电企业在2010年除水电外,可再生能源配额达到3%,2020年则要达到8%。

这意味着,发电企业若完不成可再生能源市场配额,便不能顺利建设火电项目,这将直接导致电力集团总装机容量止步不前。

除此之外,对行业发展以及利好政策的预期,也吸引国有企业大举投入。虽然我国已经超越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风电装机国家,但从风电发电量占比来看,到2009 年底风电发电量仅为总发量的0.70%,而2010年上升至1.04%,预计“十二五”期间新增机超过5000万千瓦,空间仍然巨大。

“国有发电集团希望抢先占有资源,国家在制定政策时考虑各方利益,也能获得政策偏向。”赵曦分析。

国有发电集团的“醉翁之意”频繁引发争议。由于国企优势明显,良好的政府背景和强大的资金后备支持其进行不计成本的竞争。

由于投入巨大、回收缓慢,再加上并网不易,风电场如何盈利一直是困扰行业发展的难题。但风电场一面不断亏损,一面又频频在招标时报出“地板价”。

比如2010年,我国第一个海上风电项目招标,五大发电集团报出的低价引起轩然大波。业内人士认为,由于高昂的建设成本和维护费用,海上风电的成本可能会是陆上风电的两倍,但五大发电集团报出的价格已与陆上风电相差无多。

中国工程院院士倪维斗对此公开批评:“中国风电真正的运营商全是大国企,它们去抢占资源,不赚钱也没关系——因为他们有别的、更大的赢利来源。”

国有发电企业还有一个关键优势。“国有发电企业与电网公司的关系更加协调,并网问题也更加容易解决。”赵曦补充。风电并网率不高目前是制约行业健康发展的主要瓶颈,只有顺利上网才能给风电场带来利润。

“但风电场建成以后,需要进行接入系统建设。而接到哪个节点,审批权在电网公司。可以说,电网公司决定了风电场的命运,能给你制造麻烦,也能帮你节约成本。”一位电网公司要求匿名的人士向记者坦言。

上述多重优势,让国有发电企业在与其他企业的竞争中所向披靡。而这种趋势由下游风电场运营向上游设备制造蔓延,已经造成近期风机价格直线下滑。上述业内人士认为,不少风机制造的民营企业,尤其是那些本就处在第三梯队的企业,正在失去盈利空间。

令人担忧的是,风电行业“国进民退”并不一定能给整个行业带来健康持续的发展。

“问题会很严重,目前的情况存在落后企业控制产业制高点的可能,真是如此,那么新技术会因此无法引进或开发。”段祺华如此表示。

 

(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相关新闻>>

      热门关键字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