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云计算 > 技术 >

姜奇平:云计算有“一个中心 两个基本点”(3)

来源:互联网周刊 作者:姜奇平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时间:2011-06-10 15:57 
核心提示:互补方式是指,集中业务(基础业务,初始固定投入)承担方以分享的方式补分散方,分散业务(增值应用,边际投入)承担方以交租金的方式补集中方。二者各得其所。其经济学上的特征,是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即以共享

互补方式是指,集中业务(基础业务,初始固定投入)承担方以分享的方式“补”分散方,分散业务(增值应用,边际投入)承担方以交租金的方式“补”集中方。二者各得其所。其经济学上的特征,是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即以共享方式配置资源比分别投入方式配置资源,取得的总效果更大(即规模或品种上的一加一大于二,近似于成本次可加性、成本弱加性)。

3、联接非常重要

集中与分散,这是云计算的两个基本点。它们分别对应的是初始固定投入与边际投入、基础业务与增值业务、平台企业与应用企业。之所以不能把二者割裂来看,是因为一旦分开,它们之间的配合所造成的经济效果就不复存在。

在经济学中,报酬递增,必须同时联系于初始固定投入与边际投入,而不可能只孤立地谈初始固定投入或孤立地谈边际投入。业界在谈云计算时,一不注意,就往往把这两个基本点分开了。不是把云计算往集中计算的方向拉,就是往分布式计算的方向拉,使人们忽略二者的联系。

第一种割裂,是赤裸裸的割裂,只提云计算的一个方面,不提另一个方面。

比如有人说云计算就是网格技术,这就只抓住了一面,扔掉了另一面。网格技术的失败,就在于脱离应用,单方向从事集中业务。今天,网格与物联网都不能孤立发展,应纳入云计算的完整框架发展,使作为边际投入的应用,与它们形成互补,发挥它们在初始固定投入方面的作用。如果只是以政府行为,以公共产品的模式推进,就会犯以前科技部门常犯的通病,因脱离应用,脱离市场经济而无人问津。

第二种割裂,是比较隐蔽的割裂,云计算的两个方面都提,但改掉了联接机制。

我们来剖析微软“云加端”模式,有助于理解这种割裂。微软提出“云加端”,在我看来,实际是反对云计算,又不明说,而是采用修改云计算定义的方式,否定人们通常意义上理解的云计算。过去说“打着红旗反红旗”就是指这种情况。微软以云计算之名,而行否定云计算之实的那个点,就在软件服务中集中与分散关系的割裂上。

在软件服务问题上,按正常理解(如谷歌和IBM的理解),云和端之间的关系,是软件免费,服务收费,即SaaS。而微软“云加端”的意思是,软件收费,服务也收费。这就从根上阉割了云计算。背景是,谷歌和IBM的软件,都是开源软件;而微软的软件,是许可收费软件。谷歌和IBM倡导云计算的本意,是说将开源软件作为初始固定投入,免费提供给大家,然后通过边际上的应用服务,将费用收回来。服务收费的道理在于,初始固定投入降低了每项服务的成本(不用再一一重新进行初始固定投入了)。叫微软一“修正”,就成了,软件本身通过许可机制收一次费,如果另加服务,服务再收一道费。软件在这里,既要起锁定用户作用,又要收费。

微软之所以还称自己是云计算,逻辑是:因为我将服务放在云中,所以我也是云计算。隐含不提的是:软件上的初始固定投入,并没有起到降低应用端边际投入成本的作用,二者并没有产生报酬递增效果的实质关联。如果软件收费,那么软件这个“设备”上的初始固定投入,就不再以分享方式,降低应用方的总成本。

这与传统经济中,按专用性资本的游戏规则,让人们同时为初始固定成本和边际成本买单,是一样的。因此不符合我们所说的“云计算将初始固定投入与边际投入的主体分开,以互补方式联接”的内涵。

云与端之间的联接问题,是云计算的重要问题。API(应用程序接口)历来是集中的系统与分散的应用之间的桥梁。搞云计算的人虽然没有把API当作云计算的一个必然组成部分,但无论从机理还是实践需要来看,云计算在云与端之间如何实现机制化的联接,都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无论是在公有云、私有云中,还是在Iaas、Paas和Saas中,将分布于云中的集中资源与多种多样的本地应用有机结合起来,决定着云计算的成败。

联接机制叫不叫API没有什么关系,关键是要从机制上解决联接问题。联接问题核心是两个面向,一是面向系统及总体构架,二是面向本地计算与互联。回顾历史,中间件要解决的问题,在云计算中同样存在。如果联接机制只能面向前者,它解决不好终端定制的问题;如果只能面向后者,又解决不好标准化与成本的问题。相反,历史也表明,系统与应用之间的联接问题解决得好,可以变被动为主动,甚至反败为胜。例如苹果API的成功,使他发生了转折性的变化。API不仅是接口的问题,它本身就是一个系统工程,从开发工具到商业模式,涉及方方面面的问题。

往大里说,API实际是以大规模见长的工业文明同以个性化定制见长的农业文明的借力点,如果运转得好,形成大规模定制的合力,新商业文明的功效就可以发挥到极致,云计算就会熠熠生辉。

云计算可以有多种角度的解释,从经济学的角度解释,这里只是一家之言。

(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今日头条

更多>>

热门关键字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