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云计算 > 技术 >

云计算入门:如何评估云计算性能模式?

来源:赛迪网 作者:秩名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时间:2011-02-20 08:10 
核心提示:云计算性能怎么样?这要看你问的是谁。有三种云计算模式;你使用哪一种模式,决定了会得到什么样的性能。使用软件即服务(SaaS)系统、处理标准Web时延的那些人无法告诉你性能方面的太多信息。

云计算性能怎么样?这要看你问的是谁。有三种云计算模式;你使用哪一种模式,决定了会得到什么样的性能。使用软件即服务(SaaS)系统、处理标准Web时延的那些人无法告诉你性能方面的太多信息。不过,使用高级“大型数据”系统的那些人会告诉你大不一样的情况。

你需要考虑几种性能模式;性能模式可以分为三个非常基本的类别:

·面向客户(性能方面有不足)

·面向云(性能方面有优势)

·混合型(性能不好说,要看实施情况)

面向客户的云计算架构是指这些系统:云计算提供商(通常是SaaS提供商)通过互联网,与用户不断进行交互。这里的问题倒不是云计算提供商提供服务的速度缓慢,而是SaaS提供商与浏览器之间不断出现的机器对机器后端会话存在时延。

除了在贵公司与SaaS提供商之间自行建立一条成本高昂的专有链路,你对此基本上无能为力,但是这么做马上会降低SaaS具有的价值。面向客户的平台其速度显然不如本地网络上运行的应用程序一样快;但在大多数情况下,除非出现网络饱和,否则用户是不会注意到这种时延的。

面向云的云计算架构是指这些系统:处理过程在云内部进行。大多数基础架构即服务(IaaS)提供商和一些平台即服务(PaaS)提供商就属于这一类。这种系统通常能够提供优于内部部署系统的性能,原因在于它们可以访问多得多的虚拟化资源,而且能够动态分配这些资源。

比方说,你可能有一个数据库查询导致内部内部系统出现饱和,需要多个小时才能运行完毕。相比之下,需要增添多少台服务器来支持急剧增加的处理量,配置充足资源的云计算提供商就能提供多少台服务器来满足要求,可以在几分钟之内返回结果集(result set)。这体现了云计算具有的灵活扩展性,也是权衡考虑性能与成本时,云计算具有的一个显著卖点。

大家可能也猜到了,混合型云计算模式充分利用了面向客户的云计算模式和面向云的云计算模式,通常用于平台即服务系统,但是这两种云计算模式所占的比重有所不同。其概念是,你可以将用户交互与高度扩展、随需应变的后端处理进行混合搭配。缺点是,你与浏览器的联系越频繁,给这种模式带来的时延就越长。因而,面对这种构架的解决办法就是,对基于云的后端服务器与浏览器之间的交互进行优化。你可以利用一些老式的分布式应用架构来做到这一点。

如果你正在向云计算迁移,别忘了考虑其性能有好、坏、中之分。

(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相关新闻>>

      今日头条

      更多>>

      热门关键字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