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芯片 > 其他 >

全球LTE芯片业并购不断 中国格局未定

来源:集微网 作者:秩名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时间:2011-02-18 09:15 
核心提示:“LTE基于全IP,没有语音切换甚至不需要支持语音,是比3G更简单的技术,目前LTE技术发展进程良好,比3G获得认可的速度更快。很多欧洲运营商计划在未来3~4年关闭GSM频谱,将1,800MHz重新用于LTE,因此所有芯片制造商都必须参与这个游戏。

编辑注:本文原刊登于2010年12月《集成电路应用》杂志,最近全球移动通信大会上有许多关于LTE的新闻,因此特发出来给读者参考,欢迎大家探讨)

“LTE基于全IP,没有语音切换甚至不需要支持语音,是比3G更简单的技术,目前LTE技术发展进程良好,比3G获得认可的速度更快。很多欧洲运营商计划在未来3~4年关闭GSM频谱,将1,800MHz重新用于LTE,因此所有芯片制造商都必须参与这个游戏。由于LTE市场大约将在2年以后起飞(2012~2013年),因此芯片制造商将开始大量设计和推出基带芯片。”对于最近LTE/4G领域频繁发生的并购新闻,市场研究机构Arete的资深分析师BrettSimpson评论说。    

在资本市场成熟的欧美国家,大量初创公司在风险投资的支持下从事新兴技术开发。对于一项新技术,如果巨头们开始通过对初创公司的并购进场,常常意味着这项新技术即将进入商用阶段,而这正是目前LTE所处的阶段。最近高通收购了LTE芯片公司Sandbridge,博通收购了LTE/WiMax芯片公司Beceem,而英特尔收购了WiMax/LTE芯片初创公司Comsys。早年WiMax的热潮催生了一批WiMax芯片初创公司,由于WiMax在与LTE竞争中失败而限于利基市场,大量此类初创公司转向技术上类似的LTE芯片开发。巨头们进场加上大量芯片公司在今明两年推出LTE样片,预示着LTE/4G即将迎来商用。

全球:巨头纷纷并购LTE芯片初创公司

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是,和2G/3G相比,LTE/4G领域的基带芯片厂商更多,粗数一下,光是大中华地区就超过10家,中国以外的芯片公司则接近20家。CEVA公司市场拓展副总裁EranBriman对《集成电路应用》透露说,到2010年第三季度,光是采用CEVADSP技术开发LTE/4G芯片的客户就达到11家。

Simpson解释说,LTE芯片开发的进入门槛其实比3G低很多,通过购买IP公司的LTEModem技术授权,2~3年以后就可以开发出产品。另外,LTE/4G市场的广阔想象空间也是大量初创公司甚至TI这种已经淡出2G/3G基带芯片市场的供应商试图重新进入的原因。Tensilica公司CTOChrisRowen表示:“LTE/4G既是一度分散的蜂窝技术市场的重新统一,也是先进芯片技术出货量和价值的一次大提升。我们预计大量的芯片供应商、手机和基础设施设备制造商以及运营商将尽可能快地引入LTE技术,以利用这种技术的优势。”

尽管如此,Simpson认为这些新兴LTE芯片公司不大可能改变手机芯片产业的格局,预计他们大多会被现有的巨头并购。他透露说:“目前仍然有3~4个初创公司例如AltairSemi、Icera和Sequans等都将被收购,例如Icera已经被TI看上,Marvell正在考虑Altair,我相信亚洲也有很多这样的初创公司存在。”

2G/3G/LTE多模需求是横在众多初创公司面前的难题之一。Simpson解释说,如果LTE网络部署在较低的频段,例如美国是700MHz,欧洲是800MHz,我们可能会看到LTE的覆盖比3G更广泛,因此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全国性的网络覆盖,将会出现单模LTE设备。

但问题的关键是,至少未来7~8年内,大多数LTE设备都需要向后兼容3G,也就是说多模基带是关键。

CEVA的Briman也对《集成电路应用》指出,LTE获得了主要运营商的支持,但是3.9G或HSPA+标准亦正在演进,并可能在LTE全面部署之前就已占据主要的市场份额,HSPA+的复杂性水平非常接近LTE,因此,芯片组需要具备支持多种标准的灵活性。他强调说,如何处理LTE协议栈是许多基带芯片供应商的一大挑战,更大挑战还在于全新LTE手机基带采用何种架构,以及以怎样的功耗、芯片尺寸和成本来处理传统3G/2G协议,而且LTE基带必须能够向后兼容3G和2G语音及数据操作。

除了需要支持多模外,LTE芯片的设计难度还包括支持MIMO和OFDA技术、需要复杂的IOT测试、搭配非常复杂和昂贵的RF前端,以及低功耗设计技术。面对如此复杂的技术和诸多测试环节,高通和STE等现有巨头具有更强的整合实力。(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相关新闻>>

    热门关键字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