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芯片 > 产品 >

博通甩卖基带芯片 接盘者难寻(2)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施建 责任编辑:方向 发表时间:2014-06-05 10:17 
核心提示:但由于本地化、人力、投入等方面的因素,博通的交钥匙方案在满足手机厂商需求面前,显然还无法做到联发科、高通那样的快速反应。这使得中国厂商在使用博通基带芯片时仍面临不小的门槛。 中国市场效应 而在中国本土

但由于本地化、人力、投入等方面的因素,博通的交钥匙方案在满足手机厂商需求面前,显然还无法做到联发科、高通那样的快速反应。这使得中国厂商在使用博通基带芯片时仍面临不小的门槛。

“中国市场”效应

而在中国本土手机市场,由于博通缺乏在TD-SCDMA技术上的积累,其在3G时代始终无法进入由中国移动主导的体量极大的TD-SCDMA市场。

博通曾打算在4G时代放手一搏。2013年9月,博通宣布以1.64亿美元收购日本芯片厂商瑞萨(Renesas)的LTE资产。在今年1月的美国消费电子展(CES)上,博通就展示了一款来源于原瑞萨平台的LTE基带芯片,并透露已获三星某款手机采纳。

由于三星的平衡策略,博通在4G时代同样无法将希望寄托在三星身上,因此,能否在中国厂商和中国市场获得突破,显得至关重要。

不过,今年3月,中国移动提出的“五模”新规定对博通来说,显然是个重大打击。

根据中国移动当时发布的《终端产品白皮书》,自2014年5月31日起,中国移动送测4G定制手机将全部支持五模。而在去年底4G发牌后中移动提出的要求则是:2000元以上的4G手机支持五模,2000元以下可以三模。

“五模之中的TD-SCDMA是博通的软肋。”老杳认为,相信这一政策更加坚定了博通退出基带芯片业务的决心,“尽管博通也可以通过授权的方式获得TD-SCDMA协议栈,但会多费一番周折”。

老杳分析说,由于缺乏强有力的基地市场,博通退出基带芯片业务从逻辑上是必然的,此前德州仪器、ADI、飞思卡尔相关业务的出售或关闭也是遵循这一逻辑。而且,博通不会是最后一家,“从目前来看,Marvell、英特尔的基带芯片业务如果没有转机,很有可能也是这个命运”。

其中,Marvell在中国4G市场启动之初抢了先机,其和高通、海思等是目前为数不多能满足中国移动终端要求的4G芯片供应商,占据了一定市场份额。但随着联发科4G芯片的发布和成熟,乃至未来展讯等的迎头赶上,Marvell在市场上也将遭遇挑战。

老杳对记者表示,英特尔也看到了基带芯片领域的“中国市场”效应,其近日与瑞芯微的合作,显然就是希望借助后者的渠道和本土化能力,在中国厂商和中国市场上有所突破,“不过,目前来看,成败难料”。

在高通、联发科的夹击之下,同样面对博通境遇的芯片厂商还不止这些。一度有声有色的英伟达(Nvidia)也萌生退意。英伟达CEO黄仁勋近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公开表示,大众化的、主流的手机不是英伟达的目标。

接盘者难寻

博通宣布将甩手蜂窝基带芯片业务之后,其股价大涨13%。资本市场认为,这是博通早就应该做出的一个决定。华尔街著名投行Jefferies认为,一旦这一交易完成,博通的收益将因此每股加厚0.67美元。“退出蜂窝基带芯片业务,是持有博通股票的最主要原因之一。”有分析师说。(责任编辑:方向)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今日头条

更多>>

热门关键字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