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物联网 > 应用 >

Facebook新方向:移动与物联网支撑未来发展

来源: 新浪科技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时间:2012-11-19 13:24 
核心提示:美国IT网站CNET发表署名丹·法伯(Dan Farber)的文章称,虽然Facebook在移动领域反应较慢,但该公司现在已经意识到,其真正的发展方向在于庞大的移动用户,以及未来的物联网。

如果说Facebook的发展有什么口号,那就是“马克为人们服务”。

这催生了Facebook的使命——“为人们赋予更强的分享能力,让世界更加开放、更加紧密连接”,以及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对Facebook发展方向的牢牢掌控。它还推动Facebook设计包括广告在内的各种产品,以便让数以亿计的用户“喜欢”并与好友分享。这也避免了Facebook工程师沉溺于没有定规的创新中。

对扎克伯格而言,在开拓Facebook疆域的过程中,人和各种互动指标是他最看重的元素。或者,正如Facebook营销与业务合作关系副总裁大卫·费舍尔(David Fischer)最近接受媒体采访时所说:“人就是基因。我们正是以此为操作系统来制定决策的。这是我们基因的核心。”

在IPO招股书的公开信中,扎克伯格写道,他的目标是重塑人们通过社交图谱传播和消费信息的方式。社交图谱不仅是一个附带节点和海量数据的工程图,而是10亿个实实在在的人,他们通过Facebook的平台建立起了数万亿条关系。

正如一位时尚大亨所说,Facebook就是为了让全世界的人及其手中的智能手机都装点上Facebook的蓝色。据测算,到2020年,将有大约50亿人使用复杂的移动设备访问互联网,分享各种有关人、地点和事情的更多信息。而这正是扎克伯格的目标。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即使是今天,也有大约60亿移动用户和75%的世界人口通过各种各样的形式接触过手机。

扎克伯格上月在采访中说:“我们看到这样一个重大趋势:任何一个人在一年中分享的信息数量都在极速增长。这就是社交网络版的‘摩尔定律’。在我看来,倘若我们预计这一速度每年都能达到翻番的水平,那就看看十年之后。届时,人们分享的内容会达到现在的一千倍。”

扎克伯格这种极速增长的愿景,源于移动与社交日渐强大的整合。随着互联网入口的普及和加速,这成了一张将数字与现实世界编制到一起的大网。

尽管扎克伯格较晚才认识到移动将与社交相整合,但现在,Facebook的格言却变成了:移动天生具有社交性,社交推动一切转变。此言之于Facebook,好比“我思故我在”之于笛卡尔。或者,用Facebook工程师的语言来描述就是:“移动+社交=Facebook的平方”。

移动+社交=Facebook的平方

Facebook有很多方式来构建等式中的移动业务,正因如此,扎克伯格和他的团队才投资于“移动+社交”,并尽快向移动平台转型。在10亿用户中,每月有6亿用户通过移动设备访问Facebook,其中有1.26亿为纯移动用户。Facebook的移动平台已经支持7000多款设备和27种语言。据Facebook透露,桌面用户访问该服务的日均概率为40%,但他们通过移动设备访问该服务的概率却高出70%。

如果说人是Facebook的设计核心,钱就是为继这种愿景并取悦股东的产出。目前来看,对Facebook而言,要从用户口袋里赚到钱远比增加新用户难得多。该公司在移动领域的创收能力不及桌面领域,多数新用户的变现能力都低于北美。上一季度,Facebook有14%的收入来自移动平台。

但Facebook似乎并未受困于这种不对称的状态。扎克伯格在发布最新的季报后表示,Facebook在移动领域的地位比桌面领域更为有利。在Facebook看来,广告同样是为人创造的。广告并未孤立于News Feed信息流,而是像其他信息一样融入其中。事实上,Facebook将广告视为“以人为中心”的产品,因为这些广告融入了人类对折扣等信息的共同关注,以此吸引人们购买、分享和推荐。

Facebook的极速增长不仅源自用户的增多,还来自人们与海量上网产品的沟通。例如,当你冰箱里的牛奶喝完时,你的News Feed和Facebook通知可以将这条信息告诉你。你可以命令你的冰箱应用通知全食超市送一加仑牛奶过来,这一切都是通过Facebook那无所不能、无处不在的平台完成的。

要将物联网和更多的人引入到Facebook中,最关键的问题就是说服更多开发者拥抱Facebook平台。该公司表示,iOS和Andorid最畅销的400款应用中,有40%在某种程度上整合了Facebook。期待着Facebook更加专注于吸引更多开发者,并消化更多数据,以便向其以人为本的基因中融入更精准、更有利可图的创收渠道,从而实现它的使命。

(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今日头条

    更多>>

    热门关键字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