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物联网 > 应用 >

上海:徐家汇观象台跨越140年 智能气象走近百姓生活

来源:东方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时间:2012-11-12 16:24 
核心提示:“明天天气怎么样?是不是要降温了”“明天有雨吗?出门要不要带伞?穿什么好?”……对于老百姓来说,气象可能就是报晴雨或者知冷暖,而在气象局长的眼中,气象又是怎样的一种存在呢?

“明天天气怎么样?是不是要降温了”“明天有雨吗?出门要不要带伞?穿什么好?”……对于老百姓来说,气象可能就是报晴雨或者知冷暖,而在气象局长的眼中,气象又是怎样的一种存在呢?本月12日,曾拥有远东气象第一台美誉的徐家汇观象台即将走过140周年的岁月,在迎来这个历史性日子的前夕,记者面对面专访了上海市气象局局长汤绪,听其讲述上海气象事业的过去与未来……

徐家汇观象台跨越140周年

1872年,法国传教士高龙鞶在徐家汇成立观象台,同年12月1日开始了连续140年的气象观测。1879年,运用单站气象要素分析,首次较准确地做出台风预报,揭开了上海天气预报的序幕;1882年,正式向上海各报发送中国沿海天气预报。1900年,徐家汇观象台新楼落成,逐渐成为集气象、天文、地磁为一体,既做基础研究又具服务性的综合性科研机构。

时光飞逝,今年11月12日,已作为上海市气象局一部分的徐家汇观象台即将迎来140周年纪念。虽然历经时代变迁和战乱摧残,但徐家汇气象台从未间断过气象观测,140年的连续气象资料是中国乃至世界的重要财富。

汤绪说,徐家汇观象台的建立对传播、应用和发展现代科学技术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除此以外,它还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其不断探索的科学精神、主动创新的工作作风以及主动服务于城市发展的责任意识值得我们传承和发扬,这种精神的积累和沉淀铸就了今天“实事求是、坚韧不拔、勇于创新、敢于负责、执着向前、以人为本、与时俱进”的世博气象精神,也与“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上海城市精神一脉相承。上海气象人要在传承百年气象精神的基础上,把握时代脉搏,开展与上海国际化大都市发展需求相适应,遵循气象科技发展规律,并适度超前的上海气象现代化建设。

(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今日头条

    更多>>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