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物联网 > 应用 >

我国云计算、物联网软件亟需加大产品化投入

来源:中国知识产权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时间:2012-10-30 11:20 
核心提示:如今,云计算和物联网已经成为信息技术领域最为热门的话题之一。日前,中国版权保护中心公布了我国上半年软件著作权登记量,其中,云计算和物联网类软件登记量达到905件和380件,同比增长200.66%和119.65%。

如今,云计算和物联网已经成为信息技术领域最为热门的话题之一。日前,中国版权保护中心公布了我国上半年软件著作权登记量,其中,云计算和物联网类软件登记量达到905件和380件,同比增长200.66%和119.65%。

两类软件登记量的迅速增长,引起业界关注。中国版权保护中心软件登记部主任李金兰表示,登记量的增长反映出企业对此类软件的需求量在不断增加,市场前景日趋明朗。但也有人表示担忧,北京软件行业协会研究发展部主任郝峥嵘直言,以两类软件登记量最高的北京地区为例,虽然上半年两类软件登记量达到262件和152件,但此类软件产品登记量仅有7件和16件,转化率不到1%,相关企业应在这方面多下功夫。

云计算软件发展风起云涌

云计算,简单来说就是利用互联网的分布性特点进行计算和存储,这一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相应市场份额的稳步增长。据中国互联网协会预计,2012年我国云计算市场规模将超过600亿元,“十二五”期间,产业链规模可达7500亿元至1万亿元。

巨大的市场潜力刺激了IT企业进军云计算领域的野心。2011年,阿里巴巴投资1亿元打造电子商务云平台,为国内各类电商提供服务;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下称华为)将云计算提升到公司战略高度,单去年云计算研发队伍就达到6000人,占到华为研发人员的10%。

此外,也有一部分企业加强了此类软件的创新开发和版权保护。以中金数据系统有限公司为例,截至目前,中金数据已研发云计算类软件24款,并且在中国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了著作权登记。

“为激励员工技术创新,保障云计算技术发展,中金数据设立了激励制度,对云计算类软件著作权申请者给予3000元的奖励。此外,加强了研发队伍建设,研发团队已经发展到100多人。”据中金数据高级副总裁黎江介绍,中金数据云计算类软件的研发方向从早期的灾备、业务等持续性管理领域扩展到云平台建设的各个领域,努力打造成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内顶尖云计算运营服务商。

物联网软件方兴未艾

物联网是指把所有物品通过视频识别等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智能化识别和管理。数据显示,我国物联网类软件发展正呈上升趋势。2009年,我国物联网技术相关软件全年登记量仅有2件,到2011年,登记量增至688件,比2010年增长409.62%,在我国各类软件中增速最快。

物联网软件登记量激增的背后是相关企业对此类软件重视程度的提高,以同方股份有限公司为例,自2001年成立之初,同方股份就重视物联网类软件的研发,截至目前,已研发物联网类软件80余款,并进行了著作权登记。

“迄今为止,同方股份已研发了两个平台:技术支撑平台----M2M平台和核心平台----数据资源管理与服务平台。M2M平台能把不同通信协议标准的各种信息和数据整合在一起,资源管理与服务平台可运用统一的指标体系对上传的数据进行加工处理。”同方股份物联网应用产业部副总经理王恩勇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介绍。

据介绍,在这两个平台基础上,同方股份研发了在线监控软件、应急管理软件、城市管理软件等数款应用软件。“在线监控软件主要针对城市水污染的检测,在水源前端安装传感器,数据传到后台可实现对水质污染的实施监控;应急管理软件用于政府救援、消防等业务,可便于统一协调各方资源;城市管理软件俗称‘数字城管’,可对城市中的基础设施进行实施监控。”王恩勇表示。

产品转化率有待提高

据中国版权保护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在今年上半年物联网类软件登记量中,北京以152件高居全国首位,云计算类软件登记量达到了262件。然而,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骄人的成绩却难掩软件产品转化率低的尴尬。据北京软件行业协会提供的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9月,北京地区物联网类软件产品登记量和云计算类软件产品登记量分别只有16件和7件,产品转化率不到1%。

“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软件转化为产品的时间长,收益回报周期也长。物联网、云计算类软件转化成产品需要公司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很多企业无法承受这一负担。”李金兰表示。而在王恩勇看来,很多软件是按需定制的,软件研发成功交给客户后,开发商无法对其进行市朝。

如何解决上述尴尬?又如何在促进软件登记量高速增长的同时,提高产品转化率?李金兰认为,企业要提高意识,加强技术创新、软件开发投入和对软件产品化的投入。王恩勇则希望行业主管部门能结合软件特点,细化申报条件,让企业了解产品申报流程的关键点。相关行业协会应适时出台相应的优惠政策,鼓励企业把软件转化为产品。

(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今日头条

    更多>>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