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物联网 > 应用 >

力三网融合 物联网安全面临难题(2)

来源:通信产业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时间:2012-08-03 10:52 
核心提示:与需求存落差 事实上,运营商自身的理念首先应进行转变。 记者了解到,虽然运营商在电力行业的远程网络抄表、负荷管理、配变监测、远程视频监控、智能巡检管理、企业信息化(OA、MAS)等领域都有着相应的解决方案,但

与需求存落差

事实上,运营商自身的理念首先应进行转变。

记者了解到,虽然运营商在电力行业的远程网络抄表、负荷管理、配变监测、远程视频监控、智能巡检管理、企业信息化(OA、MAS)等领域都有着相应的解决方案,但目前推广较好的产品还是电力抄表。

邓敬文对记者表示,在三大运营商中电力行业是中国移动较为重要的一个行业信息化领域。虽然,日前中移动已于南方电网达成战略合作协议,但是中移动与电力行业较为深入的合作更多的还是在地市公司层面,大型的全国范围内跨区和跨省的较少,就算是一些合作也多集中在供电和用电环节,在发电、输电、配电、变电等环节鲜有合作。

一位运营商人士指出,不论是中国移动、中国电信还是中国联通(600050,股吧),到目前为止并没有思考清楚行业信息化到底如何去推进。“他们看不到生产流程与生活流程之间的差异。”他说,电信运营商传统的网络是为人服务的,并不适合机器到机器和人机通信服务。

电力系统通常所处的环境异常复杂,包括地铁巷道等地下环境、封闭空间,甚至强电磁干扰环境等。突发情况导致的电力通信设备故障或损坏,都可能导致无线链路中断、通信质量不稳定,甚至出现根本无法通信等问题,将严重影响复杂环境下电力系统的可靠通信。

姚道远举例表示,面向生产车间供智能电网应用的工业级TD-SCDMAM2M终端、工业级ISA100.11a/TD网关需要长期在复杂的环境中工作,环境温度、湿度与电流、电压的起伏都将对终端造成损害。“除了终端本身外,终端的结构、接口与功耗等也都需要满足智能电网的使用需求。”他说。

中国移动研究院物联网实验室刘玮表示,物联网环境下90%以上的终端都是低移动或不移动,而为了仅有的10%的可能性按照传统移动终端要求给终端附加很多功能,显然是不合适的。他说:“网络设备的成本很难降下来,因此要对移动通信网络进行优化,在协议上进行删减。”

刘玮还表示,在带宽不够宽的情况下,基于TCP协议来传输效率很低,因此中国移动提供了一个协议组。但也有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目前中国移动M2M协议组的传输效率并不理想。

只有在较好地满足了电力行业现有的信息化需求之后,电信运营商才有可能在智能电网服务上达成更多的合作。

契合电力行业主题

在智能电网领域,电信运营商首先有望规模切入的领域还是在用户侧,但是如何摆脱管道化,开拓商业模式的问题依然严峻。

邢涛表示,由于电力行业的服务关系到千家万户,因此电力行业企业大都具有庞大的客户群,如何与数量庞大的客户做好沟通,达到良好的用户满意度,是目前电力行业企业普遍关注的问题。

一方面,电力行业企业用户端信息系统开发能力不足,与用户沟通的手段比较薄弱,而电信运营商最大的优势在于解决到最终用户的问题;另一方面,电力行业采集用户信息比较困难,如“什么时间用了多少度电”等等,运营商有着庞大的用户资源,可帮助电力企业实现用户信息的交互。

“但需要注意的是信息安全和信息共享问题。”分析人士建议。

此外,当智能电网延伸到智能家居环节时,电信运营商更需要为用户提供智能交互界面,并与“网上银行系统”联网,通过这一界面帮助电力企业实现财务流的交互,实现用户网上缴纳和网上返销电力等功能。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这些服务有着较好的开拓前景,但商业模式并不清晰。

“向谁收费?如何收费?如何结算?”一位运营商人士质疑道。

邓敬文指出,运营商服务电力行业信息化应结合电力行业自己提出的主题。他表示,智能电网概念的重要意义在于电力公司开始向服务型企业转型,运营商可将自己服务品牌的建设和传播与电力企业结合,让电力用户感受到不同的服务品质。

“目前电力行业企业的竞争主要是在发电行业的竞争,下一步的趋势是在输电行业的竞争。发电和电网输电的竞争对民生将带来怎样的好处,用户没有感知,如何在这些层面利用信息化手段拉近电力公司与用户的距离是运营商需要考虑的命题。”邓敬文说。

事实上,帮助电力企业整合CT系统,电信运营商并非没有机会。在电力行业中央企较多,目前央企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统一化的管理,这也是智能电网建设的要求,这就需要实现从发电到最后的用电的整个链条的管理,那么集团与基层的通信往来是否顺畅,跨环节的平台整合是否流畅,全国范围内跨地区、跨价值链的信息如何整合,都将是电力企业需要考虑的,例如从北京到云南就面临跨地区、跨价值链的信息整合。“电力企业在这些领域不同程度地需要运营商的支撑”,分析人士表示。

(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今日头条

更多>>

热门关键字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