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物联网 > 应用 >

移动支付:寻找市场甜蜜点

来源:中国电子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时间:2011-12-14 13:45 
核心提示:在巨大蛋糕的吸引下,电信运营商、银联大规模进入移动支付市场,从而与第三方支付厂商形成三足鼎立局势。不过,目前移动支付解决方案众多,且尚未形成主流的完整解决方案,市场仍待进一步激活。

近日,电信运营商Verizon“封杀”谷歌移动支付程序“谷歌钱包Google Wallet”一事被炒得沸沸扬扬,电信运营商与其他公司在移动支付领域的竞争进一步白热化。同样在我国,2011年关于移动支付的报道也层出不穷,移动支付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这与大环境的发展不无关系,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发展已为移动支付发展奠定了终端、网络和应用基础。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统计数据显示,1~10月份,全国移动电话用户累计净增10498.9万户,达到96399.1万户。移动电话用户中,3G用户净增 6346.0万户,达到11051.1万户。在巨大蛋糕的吸引下,电信运营商、银联大规模进入移动支付市场,从而与第三方支付厂商形成三足鼎立局势。不过,目前移动支付解决方案众多,且尚未形成主流的完整解决方案,市场仍待进一步激活。

该不该纠结于标准?

在几年前移动支付刚被业界探讨、NFC刚被业界熟识的时候,围绕标准的争论就一直未停息过。近期,有媒体说,在我国移动支付标准制定中,国际通行的13.56MHz方案和国内自主知识产权的2.45GHz方案可能都将纳入行业标准,标准问题再一次被业界高度关注。

有一种观点认为 ,13.56MHz标准做移动支付有其优势,这些优势分别体现在技术上和市场上。从技术上来说,13.56MHz标准能够稳定地控制近场支付距离,能够保障移动支付的安全性。从市场上来说,金融、公交等主要行业已经采用和部署了支持13.56MHz标准的移动支付设备,因此13.56MHz标准的移动支付产品,更有利于被市场接受。

但国民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孙迎彤表达了不同的观点。他认为13.56MHz主要应用于非接触式智能卡,如公交卡、门禁卡等,使用环境单一。而一旦置入手机,由于受到手机金属器件(如电池)的屏蔽影响,就需要专门更改手机设计,为其开辟一个独立空间,这与当前手机超薄化、小型化、多功能化(减少空间)的趋势不甚相容。而且更换手机带来的成本增加不言而喻,也对最终用户在手机个性化选择上增加了困难。2.45GHz作为国际通用频段,使用该频段的技术设备如 WiFi、Bluetooth远远多于13.56MHz的应用。而我国企业在距离控制技术上的突破,不仅利用了2.45GHz可以穿越手机金属器件的物理性能,又可以与13.56MHz有相同的近场距离控制,在不更换手机的情况下,只需更换一个手机卡(包括SIM、SD等)即可实现手机现场支付。而一旦将该技术直接置入手机,也会因其技术的优势而不影响手机设计,从而使置入成本更低。“不同技术有不同的物理特性及最佳使用环境,这不为人的意志而转移。支付从卡片支付转换到手机为载体的支付,产业、应用升级导致技术升级换代,这是产业发展对技术进步的要求,谈不上标准之争。在2.45GHz手机支付技术尚未面市,即在没有所谓的标准之争之前,基于13.56MHz的手机支付技术已在全球推动了6、7年,并未被大规模应用,也多少能够体现一些局限性。”孙迎彤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今日头条

更多>>

热门关键字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