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物联网 > 应用 >

美国批准使用DNA条码防止海鲜以次充好

来源:每日邮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时间:2011-12-01 16:44 
核心提示: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正式批准使用DNA条形码,防止出现本地出产和国外进口的海鲜被误贴标签现象。DNA条形码可以理解为一种标准化指纹识别技术,能够识别物种的身份。整个识别过程就像超市的扫描仪读取普通条形码一样。

美国中学生借助DNA技术进行的一项研究发现,有多达四分之一的受调鱼类产品被误贴标签。

美国中学生进行的一项研究发现,鱼类产品误贴标签的现象非常普遍,受调的鱼类产品中有四分之一与广告宣传不符。庆幸的是,借助于DNA条形码技术,消费者购买鱼排或者鱼子酱等鱼类产品时将不再遭遇“挂羊肉,卖狗肉”的欺诈行为。

10月,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正式批准使用DNA条形码,防止出现本地出产和国外进口的海鲜被误贴标签现象。DNA条形码可以理解为一种标准化指纹识别技术,能够识别物种的身份。整个识别过程就像超市的扫描仪读取普通条形码一样。目前,其他国家的监管机构也正考虑引用DNA条形码技术,作为一种快速可靠和具有成本效益的工具,用于鉴别有机物。

海鲜业误贴标签通常就是给价格低廉的鱼贴上昂贵品种的标签,从而牟取暴利。2009年,纽约一所中学的两名学生利用DNA条形码进行了一项研究,结果发现自家厨房内注明为鲟鱼的鱼子酱实际上是密西西比河白鲟。根据一年前发表的一篇研究论文,这所中学的另外两名学生发现,在他们于纽约收集的鱼类产品中有多达四分之一误贴标签,摇身变成价格更高的鱼类品种。

鱼类在全球脊椎动物中的比重达到近一半。误贴标签不仅让消费者蒙受损失,同样也会对他们的健康和环境产生不利影响。2007年,几名美国人在食用从中国非法进口的有毒河豚后患上重病。这些河豚被贴上安康鱼标签,以逃避美国的进口限制。值得关注的是,一些濒危鱼类也通过误贴标签的方式当成更为普通的鱼类出售。

史密森尼学会古生物学家和华盛顿生物条形码协会行政秘书大卫•辛德尔表示,他已经开始与餐饮业和海鲜供应商进行磋商,劝说他们使用DNA技术证明所提供海鲜的真实性。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在销售较为昂贵的海鲜时,他们自然希望消费者相信买到的不是假货。高端市场将开始拥抱DNA条形码,以证明产品的品质。我们认为这种自我约束行为将成为一种趋势。”辛德尔指出对每一条鱼进行DNA检测在经济上并不具有可行性,但可以从拖网渔船打捞的鱼中挑选出一些作为样本进行这种检测。

英国食品标准局发言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们承认存在鱼类产品误贴标签现象。我们将与环境、食品和农村事务部密切合作,确保负责贸易标准的官员能够使用这项技术。”

辛德尔是两年一次的国际生物条形码大会的组织者。目前,这场会议正在澳大利亚南部的阿德莱德举行。此次会议共聚集了这一领域的450名专家,他们将在会上讨论用于科学研究的新型且种类不断增多的应用软件。这些应用软件功能众多,有的可以用于发现澳大利亚内地数量达到100万头的野生骆驼群,有的则用于揭穿马来西亚草药行业的欺诈行为。

辛德尔是一个由来自近50个国家的科学家组成的联盟的领导人,负责监督一个针对地球上已知180万种物种的全球性参考图书馆的编辑工作。迄今为止,这个生物条形码数据库已经涵盖了超过16.7万种物种。

(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今日头条

    更多>>

    热门关键字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