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物联网 > 应用 >

各说各话制约产业发展移动支付呼唤标准统一(2)

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时间:2011-10-14 13:33 
核心提示:从三分天下到标准之争 目前,国内三大运营商所选择的移动支付实现方式,呈现出三分天下的局面。中国电信的移动支付方式主要基于SIM-Pass技术;中国联通主要应用支持NFC功能的WCDMA手机作为移动支付方式;而中国移动

从三分天下到标准之争

目前,国内三大运营商所选择的移动支付实现方式,呈现出三分天下的局面。中国电信的移动支付方式主要基于SIM-Pass技术;中国联通主要应用支持NFC功能的WCDMA手机作为移动支付方式;而中国移动则采用自有技术RF-SIM技术。

中国银联移动支付项目组总经理徐晋耀在“2011移动支付中国峰会”上指出,由于移动支付的标准尚存争议,产业链上的公司始终没有放开手脚。只有标准确立,才能快速促进行业市场空间的打开。中国电信天翼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罗来峰也曾表示,标准之争一直成为产业规模化的桎梏,应尽快出台标准,规范接口,加快手机移动支付的产业化进程。

中国电子标准化协会总工程师王立建在论坛上表示,尽管移动支付的标准尚未发布,但目前5个关于移动支付的国家标准计划已经开始制定。这5项国家标准分别是:系统间的无线通信和信息交换,近距离无线通信的接口和协议;系统间的无线通信和信息交换,近距离无线通信的接口和协议;基于射频的移动支付终端设备;应用管理和安全;测试方法。

对于移动支付的统一标准,王立建认为,移动支付标准最关键的是空中接口的标准。无论是目前备受青睐的中国电信13.56MHz还是中国移动采用的自主研发的2.45GHz标准,都要首先解决空中接口的问题。

从先行者优势到标准优势

李尚慧预测,在今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全手机NFC、SIM方案和FD模式仍然会是移动支付的3种主流方向,但是国内的移动支付产业统一标准已是大势所趋。目前各自为政的支付标准已经为支付产业带来一系列问题,制造商无标准可依,实现方式多样,产品质量参差不齐,支付的可靠性、安全性缺乏保障。

为了能够做到移动支付市场的规范,促使整个产业健康发展,李尚慧建议应建立金融级安全水平支付方案和国家移动支付统一标准。

“事实上,我们应该把更多的关注目光放在移动支付这个大蛋糕上,而非标准的输赢。”爱建证券电子元器件分析师朱志勇分析称,无论是13.56MHz还是2.45GHz成为产业标准,产业链中的各个环节都将获益,如NFC手机、POS机、SIM卡、RFID芯片等相关生产企业。

确实如此,不管移动支付采用哪项标准,其市场前景都是不容置疑的。据易观国际发布的《国内移动支付市场年度综合报告2011》显示,2011年移动支付用户有望达到2.2亿户,市场收入规模将增长78.8%,达到52.4亿元。

鉴于移动支付的巨大市场,无论是13.56MHz还是2.45GHz摘得“锦标”,都将带来“标准优势”,都将对企业降低成本,扩充规模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李尚慧认为,产业各方已逐步认同合作发展思路,国内监管机构、运营商、第三方机构、银联等,市场参与各方在很多场合都表示,产业链合作有利于移动支付业务发展。标准的统一将有助于产业资源的有效共享,以及用户习惯的培养,不断推动移动支付业务的发展和潜力释放。

(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今日头条

更多>>

热门关键字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