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物联网 > 应用 >

专家称手机支付应用有助增强物联网消费信心(2)

来源:通信信息报 作者:余祖江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时间:2011-02-08 16:52 
核心提示:五,法律保障的缺位是制约手机支付发展的另一问题。已有业内人士呼吁应像网络支付安全立法一样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体系,以保障手机支付用户的相关权利。目前我国现行手机支付的政策还不完善,手机消费类增值服务费

五,法律保障的缺位是制约手机支付发展的另一问题。已有业内人士呼吁应像网络支付安全立法一样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体系,以保障手机支付用户的相关权利。目前我国现行手机支付的政策还不完善,手机消费类增值服务费的征收无法律保障,市场管理较混乱,使得消费者难以对手机短信消费维护应有的权利。

六,消费者的使用习惯也是影响手机支付普及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决定消费者使用习惯的因素包括手机支付的安全性、私密性、便捷性、易用性以及消费者自身的习惯。手机支付仅占用户所使用的手机应用服务的很小份额,远落后于手机阅读、手机游戏、手机邮箱等其他应用。这说明用户对手机支付的使用习惯尚未形成。

记者:电信运营商、银联以及第三方支付平台等都在加快推进手机支付发展,如何打消消费者对于手机支付应用的顾虑?

杨娟:消费者对手机支付最关心的三大问题是交易的安全性、交易的私密性和交易的易用性。手机支付产业的相关厂商应该联手为用户提供一个安全可靠的技术使用环境和技术支持。

对于交易安全问题,运营商除了妥善处理“黑卡”“乱收费”等问题外,还要做好手机支付的安全保证,这可以借鉴日本和韩国的方式。在日本,移动运营商把移动支付作为重点业务,交易的信号经过多重加密,与各银行间使用专线网,银行业和消费者对这一业务的信赖程度十分高。而韩国的做法是手机终端设有具备特殊记忆卡的插槽,能储存银行交易资料,并进行交易时的信息加密。

对于交易私密性,首先,必须防止用户个人资料泄露。建立相关法律法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护用户的信息私密性。其次,健全资金交易的安全保障体系,防止用户信息被盗取,减少交易风险。

对于交易的应用性,产业的相关厂商有效合作,真正实现交易的方便、通用性。目前,手机支付的形式大多是基于WAP技术或短信平台来实现的,说到底其实是网上银行的延伸。如果支付手续步骤繁琐或者可消费场所有限制,还是会打击用户使用手机支付的积极性。

记者:中央多次强调要加快物联网的研发和应用,那么,手机支付对于物联网应用的发展有什么作用?

杨娟:手机支付只是物联网极小的技术应用,主要是解决机对机的信息交换问题,然而该技术在手机支付上的有效应用并取得一定的市场收益,将对物联网产业的发展起到非常积极的推动作用。

首先,手机支付有效促进了物联网应用的发展。手机作为支付方式的新媒介,集多种应用服务于一身,使用户可以通过单一介质实现多种服务,为生活提供便利的同时,丰富了生活内容。

手机支付是用户体验物联网所带来便捷生活的一种方式,通过使用手机支付方式,增强了用户使用物联网的信心、提高对物联网技术改变生活的期望。服务需求的增加必将促进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的推广步伐。

其次,手机支付在一定程度上提供物联网技术应用的推广经验。手机支付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除技术本身有需要突破的瓶颈外,业务的推广过程也遇到了诸如法律法规支持缺乏、行业合作程度不深等问题。这为物联网相关技术的应用推广起到借鉴作用。

最后,物联网应用的发展需要一定过程,手机支付的成功将为其提供积极信号。手机支付发展至今,在用户规模以及市场规模上都有极大的进展。特别是市场规模,随着手机支付技术的不断完善,产业链协调、信用制度、相关配套法规用户习惯培养等问题上逐步得到有效解决后,整个市场的规模的增长速度令人兴奋。这为大力推广物联网其他应用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相关新闻>>

    今日头条

    更多>>

    热门关键字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