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物联网 > 技术 >

浅论物联网技术在国储棉入库公检中的应用

来源:中国纤检杂志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时间:2012-08-10 13:10 
核心提示:1995年,比尔·盖茨提出了物联网概念,其后物联网被定义和较为普遍的理解是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如射频识别(RFID)装置、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种种装置与互联网结合起来而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

1引言

1995年,比尔·盖茨提出了物联网概念,其后物联网被定义和较为普遍的理解是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如射频识别(RFID)装置、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种种装置与互联网结合起来而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通过装置在各类物体上的电子标签(RFID)、传感器、二维码等,经过接口与无线网络相连,从而给物体赋予智能,可以实现人与物体的沟通和对话,也可以实现物体与物体互相间的沟通和对话,即通过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的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建立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庞大网络系统。

IBM前首席执行官郭士纳提出一个重要的观点:计算模式每隔15年发生一次变革。每一次这样的技术变革都引起企业间、产业间甚至国家间竞争格局的重大动荡和变化,而互联网革命一定程度上是由美国“信息高速公路”战略所催熟。从互联网开始到1998年出现浏览器上网和电子邮件,到2006年发展了商务在线、网络银行、政务在线、在线点播、在线支付,到物体定位、目标跟踪、环境感知、智能家居、虚拟现实、智能计算,直到2010年以后提出了物联网的概念。物联网的特征是全面感知、可靠传输和智能处理。物联网是各种感知技术的广泛应用,是一种建立在互联网上的泛化网络,它通过各种有线和无线网络与互联网融合,将物体的信息实时准确地传递出去。物联网不仅仅提供了传感器的连接,其本身也具有智能处理能力,能够对物体实施智能控制,还通过传感器和智能处理的结合,利用云计算、模式识别等各种智能技术,扩充其应用领域。

2物联网的理论模型、体系构架、物联网编码系统应用标准现状

2.1物联网的理论模型

2.2物联网的体系构架

编码层、信息采集层、网络层、应用层。编码层是物联网的基石,是物联网信息交换内容的核心和关键字,编码是物品、设备、地点、属性等数字化名称。信息采集层是通过包括条码、射频识别、无线传感器、蓝牙等在内的自动识别与近场通信技术获取物品编码信息的过程。网络层是进行信息交换的通讯网络,包括Internet、WIFI网以及无线通信网络等网络。应用层是构建在物联网技术架构至上的应用系统,包括商业贸易、物流、农业、军事等不同的应用系统。

2.3物联网编码系统应用标准现状

物联网概念一经提出,立即受到各国政府、企业和学术界的重视,在需求和研发的相互推动下,迅速热遍全球。目前国际上对物联网的研究逐渐明朗起来,最典型的解决方案有欧美的EPC(数据结构标准)系统和日本的UID系统。

EPC系统是一个先进的、综合性的和复杂的系统。它由EPC编码体系、RFID系统及信息网络系统三个部分组成,主要包括六个方面:EPC编码、EPC标签、读写器、EPC中间件、与对象名称解析服务(ONS)和EPC信息服务(EPCIS)。

国际上目前还没有统一的RFID编码规则。日本支持的UID(UniversalIdentification,泛在识别)标准和欧美支持的EPC(ElectronicProductCode,电子产品码)标准是当今影响力最大的两大标准,我国的RFID标准还未形成。EPC编码有通用标识(GID),也有基于现有全球唯一的编码体系EAN/UCC的标识(SGTIN、SSCC、SGLN、GRAI、GIAI)。这类标识又分为96位和64位两种。(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今日头条

更多>>

热门关键字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