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物联网 > 技术 >

为城市搭建“神经中枢”实现智慧生活

来源:慧聪智能家居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时间:2012-08-10 13:06 
核心提示:当中国的城市化进程逐渐走过工业化、步入信息化阶段时,如何利用IT技术解决人口膨胀、饮水卫生、安全隐患、环境污染、交通拥堵等社会问题,使城市变得更智能、进而更智慧,已成为当前中国一些顶尖城市所探寻的重要命题。

出行安全通畅、医疗便捷温暖、公共服务高效热情、无线网络无处不在……这是人们理想之中的智慧之城。当中国的城市化进程逐渐走过工业化、步入信息化阶段时,如何利用IT技术解决人口膨胀、饮水卫生、安全隐患、环境污染、交通拥堵等社会问题,使城市变得更智能、进而更智慧,已成为当前中国一些顶尖城市所探寻的重要命题。

智慧的城市如何构成,反映什么样的问题呢?首先,智能城市需要有一个神经中枢。工业时代为城市提供了一系列基础设施,这就是工业文明的城市。而信息时代的城市不仅仅提供这些基础设施,还提供类似于做决定、判断智能分析的行为方式和服务,所以说,要搭建一个智慧的城市,最关键、最核心的第一步,就是搭建神经中枢。

智慧城市的核心构成

智慧城市通过感知化、互联化、智能化的方式,将城市中的信息基础设施、社会信息基础系统和智能建筑连接起来,构成城市智慧化基础设施,使城市的电子政务系统、行业业务信息系统、公众信息服务系统等各领域子系统之间的关系紧密化,成为实现指挥决策、实时反应、协调运作的大系统。

智慧城市需要在教育、医疗、能源、水务、交通、商贸、公共安全和政府服务等系统之间建立协调与联动,必须建立标准化的接口,才能实现信息的交互。

在走向智慧城市的过程中,智能建筑的安全防范、设备监控、信息通信、信息服务、物业管理、智能一卡通、系统集成等各子系统除在建筑物内部实现系统集成综合管理外,还要按规定功能与标准接口与城市的上级系统联结,迅速配合移动宽频、三网融合等城市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进程。

智慧城市的隐患

实现安全、高效和可持续的智慧城市,不可能是传统人工智能系统功能的简单叠加,它是社会发展的新思维。现今大多智慧城市的倡导者,往往把建设高速通信网络、建立强大的计算系统、覆盖全城市的信息感知系统、实现高效全面的数据交换与共享,作为智慧城市的理想目标,完全从城市的管理者的视角来运作。其实这里存在一个严重的错误,若顺其发展,势必将城市人当作透明的物件,个人的隐私信息没有严格的法律保障,一旦被邪恶机构获取,将造成不可估量的社会后果。因此,在推进智慧城市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在机制、体制、法律、文化、市民与管理者素养等多方面做好准备,否则所谓的“智慧城市”将会干扰人类文明的进程。

综上所述,正确的智慧城市理念在其核心中要把城市的管理者、运营者、市民和城市作为一个完整的生命体,共同实现创造智慧、发现智慧和执行智慧。

在技术上,智慧城市是个危险的架构,当城市与社会的政务、城市管理、医疗、商业、运输、环境、通信、水和能源等城市运行的各个核心系统都实现网络互联,所有的数据都能共享时,那么将在城市管理者与市民头上悬着两个堰塞湖,网络的可靠性与数据的安全性。因为一旦发生全面或局部的网络瘫痪,都将造成城市运行的混乱;而国家机密、企业私有信息、个人隐私信息一旦泄露,可出现灾难性的后果。自从人类创造了网络与信息系统之后,这类的事故从未停止发生过。

智慧城市的特征

智慧的城市本身包含很多元素。包括智慧的医疗、智慧的交通、智慧的水等很多方面。尤其在政府公共服务领域——譬如水务、防汛或各种突发状况的应急过程中,其可以通过诠释各不同位置的传感器、整体分析后提供智能决策,使政府以最高效率应对紧急事件。总体来讲,“智能的城市”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以人为本”,使人在城市中感觉到便捷,使城市相关元素可测量、可监控,通过整合把城市中众多的信息系统实现互连,就是智慧城市的特征。

以智慧交通为例:交通的主要元素是道路和汽车,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城市已经可以做到道路状况报告,或安装摄像头来进行监控,其实这些只是最基本的交通信息化要求,除此之外还有很多事情可以做。譬如新加坡交通管理局通过信息系统,在很多路口、汽车上安装了传感器,把行车状况和道路拥堵情况直接传到指挥中心,然后通过分析进行预测。这个数据模型比较复杂,它能够分析交通状况,并通过指示牌或直接发送短信给订阅服务的手机进行示警,使公众根据路况实时调整行车路线。

在智慧医疗方面,将医疗保健看作一个生命周期,这个周期并不从生病入院才开始,而是在居家过程中就开始日常防御了,尤其针对一些慢性疾病,人们会在家里装一些传感器,以便随时传输相应数据给医院进行数据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医生会主动与病人联系,防患于未然。而由于预防期安排得好,很多人不再需要去医院排队等待就可以得到好的服务,这对即将迎来“老龄化”社会的中国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在智慧的能源方面,目前也有很多成功案例。譬如在德国、丹麦等地,人们已经把能源、用户间的互动完全整合起来,譬如通过自动化的电表,根据用户用电的实际实况,来实时调整电价、发电能力等等。

智慧城市离我们既近又远,由于我们在智能建筑领域做的工作是智慧城市的基础,需要在实施中对此有更多的意识与准备。在中国城市化的进程中,通过政府、工程技术界和市民的共同努力,我们一定能迎来健康的智慧城市发展,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今日头条

    更多>>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