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物联网 > 标准 >

国内物联网标准制定仍是当务之急解析

来源:中国行业研究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韩杰 发表时间:2013-10-22 13:40 
核心提示:不过,正如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所言,中国是目前世界上最重视物联网的国家,但很多地方大力推进物联网产业的做法似乎还停留在概念层面,因此出现了一些过热的苗头,需冷静对待。

当下企业数据中心的需求越来越大,数据中心作为企业运营的命脉,与之相关的云计算技术顺势成为业界热议的话题。

破局之路

云计算虽被炒得沸沸扬扬,但中国云产业的发展仍不温不火。

“众多企业都在涉足这个行业,但目前中国还没有一家被普遍认可的领军企业。”天地超云CEO王成江对中国经济时报表示,云计算市场正处在爆发前期,未来的机会更多来自于云计算的平台建设以及云计算的运营服务。推动中国云计算产业发展,促进其落地,光靠单打独斗不行,需要众多企业的合纵连横,构建健康的云计算生态链。

据了解,目前“中国云计算市场与应用联盟”已成立,联盟企业共计80多家,成员可共享联盟品牌、广告等资源,并分享联盟研究成果及相关资讯,参加联盟年会、讨论、考察、调研和培训,推动和落实重大云计算落地项目的权利和合作模式。促进这一联盟成立的,正是来自于中关村(000931,股吧)云基地的天地超云。

“作为云基地,主要运营模式是以基金加基地,引入人才和技术。现在在中关村云基地,有30多家企业,实际上就是试图达到一个完整的云计算产业链布局,形成中国最大的云计算产业集群。”王成江介绍,“云联盟”从基础设施、基础软件到应用和服务等方面都已比较完整,超云作为基础架构主体,在云基地以龙头地位整合产品和技术提供整体解决方案。

引领新格局

“整个社会已进入一个完全信息化的时代,这种趋势还在加剧。随着云计算时代的临近,IT基础设施将迎来暴风骤雨般的激变。”王成江表示,云计算的发展对IT基础设施提出了新要求。

据介绍,传统服务器片面追求高性能,在计算密度、能耗、存储效率、CPU利用率等方面存在瓶颈,而云服务器则可实现单机成云,极大地减少总投资成本,并可预装虚拟化软件与资源调度软件,打造“开箱即用”的云计算基础设施解决方案,这是传统服务器无可比拟的。

“传统服务器即将被云服务器所取代,这对超云来说是个机会。”据王成江介绍,目前超云推出的“高温高密度”服务器,经过耐高温特别设计、统一电源部署、一体化机柜整体交付,最高可运行在47度左右,无需空调。此外,超云与Intel合作,推出了云基础设施管理系统iCenter,对数据中心的服务器组统一部署,对能耗进行监控和管理,可综合节约30%左右的能耗。超云还自主研发了云安全管理系统CloudSec,集数据加密、身份安全、虚拟化安全、管理监控、国家等级保护于一体。“超云希望以自主研发的软硬件系统,打造安全可控的云计算基础设施方案。” 从1995年比尔•盖茨在《未来之路》一书中提及物联网,到1999年MITAuto-ID(麻省理工学院自动标识中心)提出普遍公认的物联网概念,已有十余年。作为世界信息产业第三次浪潮的代表,物联网在世界范围内的关注度与日俱增,是各国近些年产业政策支持和投资的重点。

从日前举行的第四届中国国际物联网博览会上发布的《2013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年度蓝皮书》(以下简称《蓝皮书》)中了解到,自无锡1999年提出“感知中国”概念以来,4年间,从中央主管部委到行业、省市,多点、多层次的物联网规划密集出台;4年间,各级物联网专项基金相继启动,新一轮物联网专项基金有望翻番;4年间,我国所有的一线城市、50%以上的二线城市提出了建设“智慧城市”的目标。初步预测,“智慧城市”市场规模在“十二五”期间将累计超过7000亿元,“十三五”期间累计将达到数万亿元。

不过,正如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所言,中国是目前世界上最重视物联网的国家,但很多地方大力推进物联网产业的做法似乎还停留在概念层面,因此出现了一些过热的苗头,需冷静对待。

三层技术架构体系形成

物联网的价值在于让物体也拥有了智慧,从而实现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沟通,物联网的特征在于感知、互联和智慧的叠加。因此,物联网由三个部分组成,感知部分、传输网络和智能处理。

目前,物联网的体系架构通常认为也有这三个层次,底层是感知层也就是传感网络,中间层是网络层即数据传输的网络通道,上层则是应用层。

“在物联网的体系架构中,感知层相当于人体的皮肤和五官,网络层相当于人体的神经中枢和大脑,应用层相当于人的社会分工。”《蓝皮书》形象地比喻道。

《蓝皮书》指出,感知层是物联网的皮肤和五官,包括二维码标签和识读器、RFID(射频识别)标签和读写器、摄像头、GPS等,主要作用是识别物体,采集信息,与人体结构中皮肤和五官作用相似。网络层是物联网的神经中枢和大脑,包括通信与互联网的融合网络、网络管理中心和信息处理中心等。网络层将感知层获取的信息进行传递和处理,类似于人体结构中的神经中枢和大脑。应用层是物联网的社会分工,与行业需求结合,实现广泛智能化。这类似于人的社会分工,最终构成人类社会。(责任编辑:韩杰)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