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文 化 > 艺术 >

镇湖刺绣特色产业发展综述

来源:国门时报E周刊 作者:封美丽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时间:2011-05-25 09:26 
核心提示:位于苏州市西部的镇湖,三面环水,形似半岛深入太湖之中,是太湖边一个历史悠久、风景优美的小镇。镇湖地处江南,土地肥沃,气候温和,蚕桑发达,盛产丝绸,自古以来就是刺绣之乡。

位于苏州市西部的镇湖,三面环水,形似半岛深入太湖之中,是太湖边一个历史悠久、风景优美的小镇。镇湖地处江南,土地肥沃,气候温和,蚕桑发达,盛产丝绸,自古以来就是刺绣之乡。

建成于1998年的镇湖绣品街,位于高新区镇湖街道,呈南北走向,全长1700米,粉墙黛瓦间透着浓浓的江南水乡气息,沿街两侧拥有商铺400余家,是一条集生产、销售和旅游等功能于一体的特色商业街。10多年来,绣品街刺绣产值已超过30亿元,成为镇湖群众增收致富的经济长廊。2010年,镇湖绣品街成功创建为“苏州市特色商业街”。

绣品街上的绣品备受中外顾客的青睐,产品不但销往全国各大中城市,还远销日本、韩国、东南亚和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已有近2000年历史的镇湖刺绣,作为一种文化符号起源于服饰。1998年10月、2000年5月镇湖分别获得了省级、国家级“刺绣艺术之乡”的称号。2005年,镇湖刺绣,成为第一批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织绣类的重要组成部分。苏州大力发展镇湖刺绣产业,并在检验检疫等部门的倾心帮扶下,使我国这一著名的传统工艺得到有效保护,走出一条传承发扬与开拓创新相得益彰的发展之路。

8000绣娘创8亿元产值

镇湖刺绣具有悠久的历史。改革开放初期在运作方式上是以“外发加工”为主,即主要为苏州刺绣总厂等企业的出口产品进行刺绣加工,实际上是这些企业的生产外延,当地农民只是作为一种增加收入的家庭副业,不直接面对市场。上世纪90年代,随着刺绣服饰产品市场萎缩,迫使镇湖刺绣业转型,一方面从日用品为主全面转向艺术品,另一方面直接面对市场,形成一批自产自销家庭绣坊。

苏绣在刺绣艺术中稳居中国“四大名绣”之首,而镇湖刺绣就是苏绣的代表,是传统民间工艺瑰宝中的一朵奇葩,与小桥流水人家、曲径通幽园林同为江南的代表、苏州的名片,其发源地就位于太湖之滨的镇湖。

镇湖因绣品街而闻名,而绣品街的建设也推动着“绣娘经济”的快速发展,改变着绣娘们的人生。

起初,镇湖的绣娘们带着一件件绣品北上南下,推销自己的绣品,就用这样的方式掘取了第一桶金。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特别是旅游等产业蓬勃兴起,带动了作为旅游产品的刺绣工艺品大量生产,镇湖刺绣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

走在绣品街上,人们深深感受到,刺绣已不只是一项谋生的技能,而是一项事业,如今镇湖绣品街创建为全国特色商业街后,镇湖绣品街的发展环境与自身事业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2000年绣品街建成后,又从家庭绣坊式的分散经营走向专业市场的集中经营,形成了一定的市场规模。与刺绣产业配套的电脑辅助设计、丝线面料销售、装潢包装、广告以及运输等服务业也相继发展起来,从而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目前镇湖刺绣产业从业人员达11000多人,其中绣娘8000多人,这支绣娘队伍中具有中、高级专业技术职称者达200多人。镇湖刺绣从以往的农民副业发展到如今的主业,成为了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途径,成为广大农民创业、就业的平台。一大批绣娘还走出苏州,在全国70多个大中城市开设了150多个刺绣品销售点,形成了一批刺绣品牌。

镇湖刺绣产品畅销全国各地并远销美国、欧盟、日本、韩国、东南亚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2010年镇湖绣品全年销售额达到8亿元。镇湖刺绣产业的发展不仅给当地广大农民带来了丰厚收入,而且由于该产业发展对生态环境没有任何影响,已成为有力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绿色产业,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绣娘经济”。

据统计,由于镇湖“绣娘经济”的发展,带动农民就业超过12000名,镇湖的劳动力就业率超过95%,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2年的5923元,增加到去年的16000元,年均增幅达22%,刺绣收入达到人均收入的70%。这一“无烟工业”富民的科学发展模式,得到了专家们的充分肯定。

传承创新赢发展先机

镇湖刺绣最初是青年女子闲暇时的手工制作,主要用于服装和日用品装饰。苏绣的内容也主要集中反映三个方面内容:一是婚庆刺绣,产品有龙凤百鸟被面、鸳鸯枕头、绣花鞋、床罩、帐沿、婚礼服饰;二是丧葬刺绣,包括丧服、幔、幡、寿鞋等;三是生活杂件刺绣,如绣花台布、手帕、小孩服装、围巾、浴衣等。这些刺绣产品由于用途不同,刺绣的主题和内容也不一样,但像牡丹、荷花、梅花、菊花、仙鹤、龙凤、鹿、猫、虎等花鸟和动物是刺绣产品永远表现的主题。直至上世纪80年代,镇湖刺绣仍然是以日用品为主,以猫为代表的双面绣的出现,是镇湖刺绣的重大创新,使其全面走向艺术品时代。作为艺术品,其价值主要体现在独特的艺术表现和文化内涵。

经过近10年坚持不懈的努力,镇湖刺绣紧紧依托传统刺绣艺术,不断开拓创新,传承发展。镇湖绣娘或拜名师学艺,或进专业美院进修,在绣艺上不断进取,先后有40多人次在各类国家级比赛中获奖。镇湖刺绣在传承苏绣艺术精华的同时,兼收并蓄其他绣种和绘画、摄影等艺术形式的理念、技巧,并且将传统工艺与时尚元素相结合,在刺绣题材的选择、创意、设计和表现手法、制作工艺、针法以及装帧设计等方面不断推陈出新,从双面绣到单面绣,从原来的刺绣飞禽走兽、百花异草到现在刺绣高难度的山水风景、人物肖像,从仿国画到仿油画,许多作品甚至比原画更有特别的韵味,绣品的技术和艺术表现形式都有了重大突破。现在镇湖刺绣品种繁多、千姿百态,既有长达十多米的巨幅绣品,也有仅仅数厘米的精微绣品;有用红木几架配制的各种绣片、册叶,也有配置在镜框中的风景、人像。近年来,镇湖绣娘还精心绣制了一批名人绣,如《江泽民与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孙中山》、《邓小平》、《董建华》、《杨利伟》、《戴安娜》等,多件绣品被作为国家礼品赠送外国贵宾。

地理标志助“镇湖刺绣”腾飞

作为一项民间手工艺,镇湖刺绣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制作技艺,其质量特色和声誉在本质上与当地的地理特征、人文因素紧密相关,带有鲜明的地方文化特色,具有不可复制性和无法替代性。这些有利条件,都符合国家质检总局出台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的相关要求,具备实施地理标志认证和保护的条件。

在镇湖刺绣行业协会申报地理标志保护的过程中,苏州检验检疫局予以大力帮扶。2010年2月,“镇湖刺绣”成功获得国家质检总局公告保护,保护范围为苏州高新区镇湖街道的现行政辖区。作为传统手工艺品,“镇湖刺绣”在争取地理标志保护方面有其不同于一般产品的特点,苏州检验检疫局多次深入相关保护区域对产品展开实地调研,详细了解刺绣的原材料、生产技术工艺、质量特色、质量等级、包装标识,制作环境、制作设备等情况,从政策层面帮助行业协会挖掘镇湖刺绣作为传统手工艺品与自然属性、人文历史的密切联系,帮助行业协会建立相应的研究工作机制。在“镇湖刺绣”获准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之后,又联合质监等地方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充分发挥“大质检”合力,多次派出技术人员专门辅导,帮助制定和建设地理标志产品综合标准体系,完善监督管理程序,研究制定打击假冒和知识产权保护措施,积极为受保护产品的产业发展出谋划策,扶持“镇湖刺绣”品牌真正走上“质量提升”之路。

对“镇湖刺绣”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一是有利于“镇湖刺绣”技艺的传承和创新,保护民族文化遗产;二是有利于区别其他绣种,帮助“镇湖刺绣”品牌扩大宣传,保护和提高品牌知名度,增强市场竞争力;三是有利于对刺绣的产地范围,原材料,生产技术工艺,质量特色,质量等级、包装标识,制作环境、制作设备等方面进行监督管理,确保产品质量;四是有利于消费者树立品牌认同感,放心地购买“镇湖刺绣”产品;五是有利于保护镇湖当地与刺绣有关的稀缺人文资源。成功对“镇湖刺绣”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就是保护民族历史,保护民族传统和文化,保护民族精品,无疑为镇湖刺绣产业快速健康发展插上了一双腾飞的翅膀。

行业透视:突破“瓶颈” 打造品牌

目前在镇湖刺绣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四个方面的瓶颈:

一是“规模瓶颈”。许多刺绣企业的刺绣生产还处于家庭作坊形态,生产规模小,管理差,效率低,产业化程度低、参与市场竞争力不强等问题依然存在,进一步做大做强镇湖刺绣产业仍然是一项严峻的任务。

二是“市场瓶颈”。刺绣作品的附加值都比较高,市场价格高昂。一幅大师精心完成的刺绣精品,动辄数十万甚至数百万元人民币,当下,中国风在世界盛行,国际市场对刺绣精品有较强的消费力和消费需求。镇湖刺绣产品远销日本、韩国、东南亚、欧美等国家及地区,但国内外市场所占比重仍较低,销售网络也没有建立起来。

三是“人才瓶颈”。绣娘们绝大多数是在家庭作坊中学习刺绣技术的,经过专业院校的系统教育的不多,较缺乏基础的美术功底和相关的理论,原创能力相对缺乏。

四是“品牌瓶颈”。经过近几年的发展,镇湖刺绣的产业集群效应逐步形成,刺绣文化日益彰显应有的活力。镇湖刺绣品牌虽然具有一定知名度,年产销量呈快速增长态势,但相比其他地方的产业知名品牌,则显得基础小、总量少,还存在一定差距,整体品牌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强。需要进一步加大宣传推广力度,不断扩大镇湖刺绣的知名度,提高镇湖刺绣的美誉度,打造优质品牌。

专家建议

为了镇湖刺绣产业进一步健康和快速发展,有关专家提出对策和建议。

一是完善刺绣产业化建构,壮大刺绣规模。鼓励、扶持、引导一批具有一定规模、较高知名度、工艺独特、市场潜力大的企业发展,扩大企业规模,改善设施条件,向企业化、规模化、市场化方向转变;产业发展与刺绣文化旅游紧密结合,加快推进刺绣传统文化旅游业的步伐;扩大产业集群优势,壮大刺绣市场,进一步推动刺绣产业化和规模化进程。

二是强化刺绣产业品牌,完善参与市场手段和方法。加大品牌建设投入,制定严格的品质标准,积极开展广告宣传,努力打造产业品牌。借助“地理标记保护”的东风,打开国际市场的大门,建立面向国际市场的销售网络,最大限度占领国际市场;积极推进刺绣产业销售和管理的信息化,实行管理标准化和现代化,降低交易成本和管理成本;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行业标准、价格体系、促成刺绣企业向标准化管理转变。

三是继续加大刺绣人才培养力度。加大刺绣人才培养,结合行业实际情况和特点,进行专业人才选拔;进一步做好各种形式的绣娘培训工作,加强学术交流,推动技术进步;建立工艺美术教育及行业培训体系,推动行业人才培养,确保刺绣传统工艺后继有人。

四是加强刺绣协会的行业引领功能。加强协会自身组织建设,建立健全协会内部各项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扩大协会规模,进一步发挥协会的行业服务管理作用,制定镇湖刺绣行业的质量标准和行业管理标准,加强刺绣市场管理,打击假冒劣质绣品。

工艺特色

镇湖刺绣具有图案秀丽、构思巧妙、绣工细致、针法活泼、色彩清雅的独特风格,地方特色浓郁。镇湖刺绣作品原以“整、齐、细、密”为主,后演变为以“美、活、奇、真、神、绝、亮、韵”的特色。美指的是绣品的丝色从几百种发展到现在的近3000种,每幅精品都给人精美绝伦的视觉效果;活指的是针法多变,从原来常用的10多种针法增加到目前的四五十种;奇指的是镇湖刺绣的三异绣(异色、异样、异针法)令人称奇;真指的是镇湖刺绣形态逼真,不论动物、静物、人物都栩栩如生;神指的是每幅作品经过刺绣出神入化的绣制就赋予了灵性;绝指的是镇湖刺绣代代相传,已成为绣娘的手工绝技;亮指的是任何一幅作品经过丝线的绣制后更加色泽亮丽,达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效果;韵指的镇湖绣娘从小到大生长在鱼米之乡,太湖之滨,她们的每一幅作品都透露着镇湖绣娘淳朴雅洁的气质神韵。目前,镇湖刺绣色彩清新高雅,针法丰富,雅艳相宜,绣工精巧细腻绝伦,与其他刺绣相比带有明显的区别。

镇湖刺绣作品的主要艺术特点为:山水能分远近之趣,楼阁具现深邃之体,人物能有瞻眺生动之情,花鸟能报绰约亲昵之态。镇湖刺的仿画绣、写真绣其逼真的艺术效果是名满天下的。

未来发展

政府“呵护”促进刺绣发展

苏州刺绣虽然流传至今已有千年,但却遭遇许多“现代困境”:刺绣版权侵权、苏绣的接班人培养等都是不能回避的问题。

为避免刺绣版权侵权,高新区及镇湖街道想方设法,与苏州市知识产权局联手,搭建起了刺绣工艺与摄影、美术的版权许可交易平台,把苏州本地画家、摄影家的作品以优惠价格供绣娘选用,今后绣娘们可直接与艺术家们在线进行作品版权交易。

为培养苏绣的接班人,从2006年起,镇湖街道与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开设“苏绣班”,定向招收五年制大专生,弥补了苏绣传统家庭“作坊式”教学的缺陷。

为抢救、传承、繁荣、提升“苏绣”文化艺术,今年3月,苏州市(镇湖)刺绣研究会正式成立,定期开展“苏绣”文化艺术理论学术交流与研究,指导当地绣娘刺绣技艺创新和生产制作,为刺绣业的传承、发展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

也正是由于政府的“呵护”,从根子上解决苏绣发展的传承问题,使镇湖刺绣驶入可持续发展的良性轨道。1998年江苏省文化厅命名镇湖为“民间艺术之乡”,2000年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艺术之乡”,2005年镇湖刺绣被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2006年文化部命名为“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针对镇湖绣品街的未来发展,中国步行商业街工委主任韩健徽提出了五点建议。他认为,“绣品街的发展要进一步注重商、旅、文的融合发展;进一步延伸产业链的附加值;进一步打造绣品街的品牌价值;运用现代化的推广手段;进一步加强国内外的互动交流。”

(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新闻关注排行榜

    热门推荐 最新推荐

    热门关键字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