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文 化 > 游戏 >

Pokemon Go成就了增强现实(2)

来源:水哥 作者:水哥 责任编辑:方向 发表时间:2016-07-12 10:13 
核心提示:关于小精灵的刷新则更有讲究,比如地面系、岩石系、火系、格斗系的小精灵分布受到实境温度、湿度、云覆盖、天气、风向等因素影响;而水系小精灵分布则与河畔、沼泽地、盐水海滩、码头、湿地公园、池塘等地形因素有关
关于小精灵的刷新则更有讲究,比如地面系、岩石系、火系、格斗系的小精灵分布受到实境温度、湿度、云覆盖、天气、风向等因素影响;而水系小精灵分布则与河畔、沼泽地、盐水海滩、码头、湿地公园、池塘等地形因素有关,这些基于环境地理的设定让游戏本身平添诸多乐趣。从国外大量玩家奔赴户外捕捉小精灵的实况报道来看,这样一种本质仍然是线下地理定位互动游戏并未像之前的Ingress甚至早期的GPS寻宝一样受限于小众人群,其玩家群体从Pokemon粉丝扩展到大量年轻群体,其风靡之速令人咋舌。可见口袋妖怪IP的作用功不可没。

另一方面,Pokemon Go的成功也为增强现实技术及其商业演进提供了较好的案例。我们知道AR与VR一对概念几乎是同一时间浮上水面,2016年是VR元年,在Oculus、HTC、索尼等厂商发力之下VR进程有了较大改观,而AR方面则迟迟不见动静。随着谷歌部门进一步重组,托尼•法德尔被调离职位,Google Glass项目又陷入遥遥无期;而该技术目前的领衔者微软也犹豫不决,将HoloLens定位于概念暧昧的MR(混合现实)技术。

启示之一,业界或许一开始就将AR定位过高,面对不成熟的全息投射、视觉图形、运算负载、电池技术等瓶颈,工程师们很难想象如何造出科幻作品般的未来化效果。而Pokemon Go的推出将这些幻想带回现实,业界发现原来借助现有的移动技术、传感设备、定位追踪系统等等也能实现较好的AR商业化效果。这为AR的演进提供了一个缓冲。

另一个启示是,AR或许比VR走得更快。相比完全沉浸式的VR体验,基于实境增强的AR技术在图形、UI设计上要求大为减少,这有助于降低图形处理器的运算负荷。从Pokemon Go的案例来看AR对于现有技术设备(包括操作系统平台、移动设备等)的重利用率要远高于VR,这也是其未来能否较早实现普及的关键之一。

最后继续说说任天堂的情况。我们知道任天堂于上世纪末95年破天荒地推出了极其超前的VR设备Virtual Boy并惨败而归,此后其抱着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心态拒绝一切尝鲜行为。尽管如今业界形势已大有不同,但就Pokemon Go的推出阶段,我们仍能窥得其依旧保守的一面。

从E3游戏展的沉默到7月的低调测试,加上之前因服务器负荷执行临时锁区到短时间解锁然后继续锁区。可见任天堂关于Pokemon Go的推出并非有备而来,很大程度上依然是抱着试水心态,毕竟对于这家顽固的百年游戏企业而言,非自家主机平台就显得格外纠结。

但是Pokemon Go的成功就在眼前,希望任天堂能做好这个游戏。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融合网立场。如对本文有异议,请及时与融合网值班编辑联系与沟通。)

(责任编辑:方向)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热门关键字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