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民居保护:化解"三难"有"多难"
日前,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副会长李先逵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梁林故居、蒋介石重庆行营等历史建筑以拆迁保护名义被拆,根源在于地方政府及企业存在重视政绩及现实利益的功利思想,对传统文化价值缺乏认识。同时,社会缺少相应监督、惩罚机制,舆论监督也显薄弱,致使这种片面追求现代化的歪风邪气一直存在,这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加以警惕与抵制(见2月28日,中国民族建筑研究网记者访谈)。
李先逵先生是建筑学方面的专家。他的观点,其实提出了目前中国古民居保护方面存在的“三难”。一“难”,是个别地方政府或部门急于求成的政绩观与现实利益的功利思想;二“难”,是社会缺少相应的监督及惩罚机制;三“难”是整个社会舆论监督作用薄弱。
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由于“三难”存在,“被拆迁”似已成悬在中国古民居头顶的“达摩克里斯之剑”。相关数据表明,目前,我国每年新增建筑已达世界总量的40%,位居各国之首。作为世界文明古国,中国古镇、古村落遍布大小城乡。近年,人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景象:一边是轰轰作响的推土机,一边是处境岌岌可危的古民居。古民居惨遭强拆的事例,屡见不鲜。即便是国家文保单位的名人故居,一样难逃被拆的命运。
“大拆大建”可谓当前中国城市化建设的一大“特色”。这让本来就得不到很好保护的古民居,处境越发艰难。但令笔者不解的是,面对古民居保护的“三难”,好像只有某些部门及专家学者在呼吁,古民居保护,好像成了某些部门及专家学者的“独角戏”。
全国“两会”期间,有代表听说,北京西城区康有为故居被一片瓦砾包围,院内垃圾成山,故居危在旦夕,几成危房。委员们放弃开会,急赴现场,采取紧急巡查保护措施,以防被“保护性拆除”。
然而,对照“两会”代表对中国古民居的倍加呵护,我们的社会回应,不仅茫然,而且麻木不仁。康先生故居称“七树堂”,曾题有匾额。眼下,匾额早已不知去向,古树也枯死10年,至今无人问津。
面对故居衰败景象,故居周围几位“老北京”,仍急切盼望拆迁。他们说:“谁不喜欢住新房,干净、整洁,敞亮、体面,还能得一笔可观的拆迁费。”按说,老百姓这一要求并不过分。但显然,古民居保护与关注民生,改善老百姓的住房条件,成了以上“三难”背后的真“两难”。笔者认为,解决此“两难”,倒真是拆迁中的“烫手山药”。那么,我们在质疑地方政府片面政绩观、开发商现实利益功利思想同时,考虑不考虑“百姓呼声”?恐怕,这才是古民居保护化解“三难”背后的根本原因。
当然,笔者并不想为某些领导、开发商在古民居保护方面负有的责任开脱。但试想,捧着“烫手山药”,面对资金,工程进度以及“修旧如旧”的高成本,技术攻关等一堆难题,这事搁谁,是不是也要“嘬牙花子”(犯难)。
如此说来,化解“三难”,不仅需要我们在理论思想上呼吁全社会重视提升文化自信、文化自觉,更需要在实践中摸索,化解其中遇到的很多实际矛盾和问题,如“三难”背后的“两难”。让这一“烫手山药”变成“民心工程”,这才是推进中国古民居保护的科学方法和实事求是的工作思路。
在笔者看来,只有这样,中国古民居保护才会改变目前总是一个部门或专家学者们的“独角戏”,而成为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大合唱”。目前,那些持续上演的“拆旧建新”、“毁真造假”的现象,也才会真正得到有效遏制。
近闻,化解古民居保护的“三难”背后的“两难”,不少地方似已有良策。如浙江宁波慈城市政府在古民居保护方面,长期有保护性投入。政府部门注重以人为本,修复后的古建筑,仍以民居为主,古城体现了“人在景中,景在人中”的独特魅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特为该市颁发了亚太区文物古迹保护奖。素有徽文化“活化石”美誉的“徽派建筑古村落、古民居保护利用和传承技术研究示范”项目,日前也正式列入国家科技“十二五”计划。这些信息,是否也向社会传达一个信号:中国古民居保护正在成为我们全社会的文化自觉,众多专家忧虑的“三难”,看来化解有望。
(责任编辑:admin)-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