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文 化 > 文物 >

去年文物艺术品拍卖成交额达314亿元 青睐稀缺品

来源:中国经济网 作者:封美丽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时间:2011-04-18 10:45 
核心提示:近日,由商务部和中国拍卖行业协会联合推出的《2010年中国拍卖行业经营状况分析及2011年展望》正式发布。记者与中国拍卖行业协会会长张延华就该“蓝皮书”中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的相关情况进行了交流。

近日,由商务部和中国拍卖行业协会联合推出的《2010年中国拍卖行业经营状况分析及2011年展望》正式发布。记者与中国拍卖行业协会会长张延华就该“蓝皮书”中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的相关情况进行了交流。

记者:2010年,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经营状况如何?

张延华:对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而言,2010年是富有成就的一年,在强化专场细分、征集宣传以及资金溢出效应的共同推动下成绩斐然。在2010年各类拍卖业务涨幅榜上,文物艺术品拍卖业务位于第二位,与进入“亿元时代”的2009年相比,增长了37.81%。大陆地区全年成交总额达314.35亿元,其中仅北京一地,全年文物艺术品成交总额就达280余亿元,成为全球当之无愧的中国文物艺术品交易中心之一。

2010年,整个艺术品拍卖市场涌现出了一批新的成交纪录。王羲之《草书平安帖》手卷、北宋黄庭坚的《砥柱铭》手卷,先后分别以3.08亿元和4.37亿元刷新了中国书画拍卖成交价最高纪录;《宋徽宗御制清乾隆铭琴》以1.37亿元突破了大陆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器物类的亿元纪录。全年具有市场指标性意义的单件成交超百万元的拍品,也由之前的1245件上升到了3466件,超亿元的拍品达到了11件。

记者:2010年文物艺术品拍卖行业的发展呈现出了哪些特点?

张延华:成交火爆、高价迭出成为2010年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的主要表征,而资金和机构也在这个过程中越来越凸显其推进市场发展的强大力量。

随着2010年国内外宏观经济的种种变化,尤其是国内股票市场及资产价格持续上升,艺术品成为了资产配置的重要选择。大量资金涌入艺术品拍卖市场,推动了中国艺术品拍卖价格的持续走高,也使得市场体现出被狭义货币供应量M1推动变化的特点。在良好收益预期的激励下,进入2010年后艺术品拍卖市场上资金机构化的趋向也日益明显,金融机构已经开始在艺术品市场上做试探性布局。

新资金和机构追求收藏的体系化和收益的精确化,从入场之初即运用其独有的优势,网罗专业力量进行深入研究,将买入的目光聚焦于那些具有明确文化价值和社会共识的稀缺艺术资源上,直接参与并推动了市场价格的持续走高及中国艺术品亿元级价格纪录的不断刷新。

记者:请您预测一下2010年文物艺术品拍卖行业的走势?

张延华:2011年,随着货币政策由宽松向稳健的转变,流动性将降低,民间盲目游资的涌入量减少,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作为投资渠道的效应会随之有所减弱。但另一方面,由于房市、股市政策继续收紧,溢出的部分资金仍将可能进入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

而就艺术品市场本身而言,由于2010年天价成交的传播效应,沉寂多年的一些珍品旧藏也会因受到鼓舞而陆续进入市场,将继续支持2011年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延续稀缺精品高价的成交趋势。

(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相关新闻>>

      热门关键字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