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化剂事件波及多个行业 全球封杀台湾产品(4)
金雷建议,采取措施避免“塑化剂”问题影响两岸经贸正常往来,尤其是影响台湾农产品和食品出口大陆。今后宜加强两岸间在食品添加剂问题上的互信,适当公开原料添加配方,深化两岸食品安全“联防”。
另外,在台湾“塑化剂”问题暴露之前,大陆今年以来的食品安全问题已是风波不断。因此有专家呼吁应当尽快建立食品安全预警机制。南京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韩永斌教授认为,目前机制建立的最大障碍是政府质检部门和高校研究机构的严重脱节。
“实际上,我们高校在相关食品安全领域的很多研究成果都已经超前,”韩教授说。他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早在很多食品安全问题暴露之前,相关研究机构的报告就已经显示包括三聚氰胺、“塑化剂”等在内的物质都属于不可食用范畴。
“而政府监管部门则是在事件发生之后才将其列入非食品添加剂名单”,他说。“当然,我们的事后补救机制还是比较及时的。但如果能够在问题暴露之前就和相关学术研究机构配合,明确各类可以添加和禁止添加的物质,则可以防患于未然,”韩教授指出。
至于如何建立食品安全预警机制,韩教授建议应由相关部门在国家层面加以设计,把监管部门和学术机构同时纳入,双方信息共享。监管部门在总结、帮助学术机构转化研究成果的同时,还应根据研究成果,及时更新和公布不可食用的物质名单,并提供相应的检测办法,有助于尽早发现问题。
都希望把责任的“球”踢给别人
根据台湾中油公司嘉义炼制所向稽查人员表示,查出塑化剂的生物制品的原料,都是委托位于台中市大雅区的“昱伦生物科技公司”为代工厂,从以色列等国家进口,目前不知哪个环节出问题。与台湾“塑化剂”寻找元凶遇到的问题一样,虽然德国在西班牙生产的黄瓜上发现大肠杆菌,但无法确定这就是感染源,原因是黄瓜受污染的地点可能是生产地,也可能是在运输过程中或销售的超市。
其实,专家们建议的联防体制,不仅适用于两岸间,在产业链全球化的今天,更适用于国际间建立联防机制。因为在全球化时代的食品安全危机中,世界上任何国家都无法确保独善其身。
在台湾“塑化剂”风波愈演愈烈之际,正逢大洋彼岸的欧洲遭受由“毒黄瓜”等受污染蔬菜引起的肠出血性大肠杆菌疫。如何化解这类危机,是摆在世界各国面前的一道难题。唯一出路是加强在食品安全领域国际合作的机制化建设。
全球化给食品业带来的变化是,食品供应链分布区域极为广泛。供应商的多元化,增加了进口国管理的难度,出现问题的机会相应增加。一旦危机发生,薄弱的全球治理机制无法提供足够的途径发现问题根源。欧洲疫情发生后,寻找病菌源头遇到重重困难。
根据台湾中油公司嘉义炼制所向稽查人员表示,查出塑化剂的生物制品的原料,都是委托位于台中市大雅区的“昱伦生物科技公司”为代工厂,从以色列等国家进口,目前不知哪个环节出问题。与台湾“塑化剂”寻找元凶遇到的问题一样,虽然德国在西班牙生产的黄瓜上发现大肠杆菌,但无法确定这就是感染源,原因是黄瓜受污染的地点可能是生产地,也可能是在运输过程中或销售的超市。
与此同时,维护本国或地区利益成为危机发生后有关国家的主要诉求。其结果是,有关国家都希望把责任的“球”踢到别人身上。业内人士认为,从全球角度看,“塑化剂”风波和“毒黄瓜”危机中出现的问题是一个警钟,提醒我们在处理未来全球性食品安全危机中可能面临的困难。针对全球治理上的短板,国际社会必须未雨绸缪。
专家指出,完善食品安全领域的全球治理机制,至少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是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发生危机,其他国家和地区不要无理指责,而是共同寻找解决办法;二是完善后的治理机制要实现信息透明,无障碍流通;三是决策机制要公平。有效的食品安全全球治理机制,应能保证政府、民众团体、国际组织、企业和学术机构等有关各方通力合作,建设一道共同的防灾大堤。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工程学院教授高彦明认为,在预防国际贸易食品安全方面,各国食品安全标准的相互协调、更新和信息共享是十分重要的前提。
(责任编辑:admin)-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